【财新网】(实习记者 盛梦露 记者 汪苏)今年8月,农业部2009年批准的两种水稻——“Bt汕优63”和“华恢1号”的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将到期。不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一部主任徐海滨表示,这两种转基因水稻尚未完成品种审定,“这个过程没有完成,肯定是不能进入商业生产”。
徐海滨2月13日在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主办的 2013年度环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会上表示,转基因作物进入商业种植,有两个主要程序:一是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要求,拿到农业部颁发的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二是按照《种子法》及相关办法要求,拿到品种审定证书。这需要经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批,在不同地域、年份进行区域试验,证明这个种子产量、性状都很好,有竞争优势。
不过,依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转基因农作物(不含转基因棉花)品种审定办法另行制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告诉财新记者,现在具体的品种审定办法还没制定出来,一切还需等农业部进一步的动作。
会上,徐海滨还详细介绍了中国转基因安全评估与管理的情况。他表示,转基因安全评价需经历五个阶段——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领取安全证书。“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是严格的,甚至是繁琐的。”徐海滨说。
在标准方面,徐海滨称,中国参照国际同等标准,在法律范围内出台了自己的评价原则和标准。“与国际基本同步,在某些指标、要求、试验实施方面可能还有更多要求”。具体的评估过程涵盖了表达蛋白的物理评价,是否会增加土壤里的微生物、毒素、重金属元素的堆积,富集的评估,以及动物实验等方面。
徐海滨称,目前在信息公开方面,相关部委的工作有所改善。不过,标识管理上仍有一些问题。目前最常见的是大豆油的标识,“标识管理落地还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