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产业链企业产值和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发展目标 单位:亿元、%
十大产业链各产业产值和增幅发展预期 单位:亿元、%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
碳元科技公司车间一角
江苏久信数字化手术室
黄海客车和常州公交联合开发的超级巴士
安川(中国)机器人有限公司
常州,一座浸润厚重历史的江南古城,在时光中流淌了2560年;常州,一座崇尚开拓创新的现代都市,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长三角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城市。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践行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新理念,在转型发展上不断迈出新步伐。每一天的日出,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常州,都在变靓。常州,正以更加从容自信的心态,张开双臂,欢迎四海宾朋。
产城融合,托起现代化新常州
跑进全面小康,又跑向基本现代化。 2013年,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5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跨上万亿元台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97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5.4%。
加快转型创新步伐,发展质态不断提升。近年来,常州先后出台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金融业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双百”行动计划、创新型企业“十百千”计划等,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6%。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高新技术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1.3%,孵化器面积超6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4900家。生产性服务业日长夜大,软件、动漫创意产业从无到有,常州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评为 “全国十大创意产业基地”,全省获国家首批认证的15家动画企业都在常州。
大力建设美丽常州,城乡环境不断优化。老常州城区只有10多平方公里,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把城市格局调整为“三城联动,南北一体,东西协调”的规划布局,加快机场改扩建、环城高架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将城市五区融为一体,穿行南北从40分钟缩短至20分钟。伴随着龙城的变大,博物馆、规划馆、大剧院、奥体中心、高速铁路站、客运中心、现代传媒中心等一大批地标性城市主题建筑相继亮相,实惠的艺术享受、顶级的世界赛事,让老百姓的节日“多”了、眼界“宽”了、心境“亮”了。坚持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统筹推进,钟楼新城、凤凰新城等一批城市新片区项目加快实施,背街小巷面貌得到改善,2013年就改造户数2869户、改造面积57万平方米。全市城镇绿化覆盖率达37.3%,去年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花博会,入园参观游客达268万人次。启动实施100个中心镇重点项目,全面完成全市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太湖治水和市区河道水环境整治取得新进展。
产城融合带给市民实实在在的实惠。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为“脉络”的住房保障体系,让常州人实现“居者有其屋”。对“夹心层”家庭,常州让他们住进了“公共租屋”,同时还建起了供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人员居住的公共租赁住房。全市大力发展BRT等公共交通,公交车全部实行一元一票制,刷卡六折、学生卡三折、60到69岁老年人五折、70岁以上老人免费,市民公交出行率超过25%。 “绿色客厅”遍布全市,市民步行10分钟,就有公共绿地、建设设施和免费开放的公园。全市103个菜市场分期实施改造,实现了环境商场化、设施人性化、食品安全化、价格大众化。
此外,“送医到门口,看病不用愁”,城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市民出门五分钟就能享受社区医疗服务,出行十分钟就能进大医院,基本实现了小病到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政府送关爱,百姓添安心”,针对市区156个老小区的治安隐患,为4061幢居民老住宅楼,全部实施安防设施改造,免费安装电控防盗门、完善消防设施、配备技防门岗,让老百姓感到暖心、安心。
创新驱动,打造苏南“魅力之都”
作为“苏锡常”板块的重要一员,常州率先建设创新型城市,“智慧领航”成为主基调。近年来,常州整合6所高职院校资源,率先建成全国一流的高职教育基地,每年输送2万名应用型人才。创新“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企所共赢”理念,累计引进中科院、清华、北大、南大等设立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企业近800家,集聚创新人才1.5万名,5000多项科研成果在常州成功转化,走出了一条有全国特色的“常州之路”。
海外人才“扎堆”常州。按照“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有舞台、有前途、有利益”的理念,出台一系列政策,从启动资金、贷款担保、项目配套、购房补贴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扶持,推动人才工作制度化、体系化和常态化。实施两轮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推出新版“龙城英才计划”,累计引进海外留学归国人才达1729人,领军型创新团队400个。以科教城为核心,全市加快发展功能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创新型科技园区销售突破3000亿元,形成1—2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兴产业集群。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10大产业链,突出整机、整车、终端类产品,常州市委、市政府将2014年作为“重大项目突破年”。着力推动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通用航空、新材料、新医药等领域加速引进一批旗舰型龙头企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围绕传统优势产业,着力谋划突破一批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效益、改造提升工艺装备、集约绿色制造的重大技改项目。按照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突出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行业,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形态集聚、业态模式创新、提升产业和城市服务功能的重大服务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