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陕西日报20140217期 >> 第10版:新视点
本报记者 王睿
2013年,陕西启动美丽乡村试点建设。2014年,这一备受农民关注的行动将进一步加快。按照计划,2014年将完成21个试点乡镇规划编制,2015年完成60%的行政村规划,到2016年实现全省村庄规划的全覆盖,确保农村留守人口安居乐业。力争到2020年,全省所有行政村基本形成以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特色村庄为引领,生活条件良好、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的一般村庄为主体的良机村庄体系。
可以想象,未来一段时间,陕西农村将一改过去落后、凋敝的面貌。农村与城市,是两种社会文明的对照。当人们在突飞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惊呼农村的衰败消亡时,也迎来了城市反哺农村、支援农村的契机:无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的重建、还是科技、资本推动下的现代农耕生活,抑或是古村落里传统文化的再生,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试图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平衡,以守住乡村不再消失的底线,在农村的人和业盛中,实现美丽乡村的重生。
底线1 要让农村延续
农村消失的速度有多快?
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曾表示,“比较妥当的说法是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随着这些村落一同消失的,是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
产业空、青年人空、住房空、乡村干部空,“四大皆空”的农村无可奈何地走向凋敝。“它们悄悄地逝去,没有挽歌、没有诔文、没有祭礼,甚至没有告别和送别,有的只是在它们的废墟上新建文明的奠基、落成仪式和伴随的欢呼。”社会学家李培林用感性的文字纪念这些消失了的村庄。
与李培林这样的城市学者不同,咸阳市永寿县马坊镇郭家村村民郭增波则亲身感受着自己村子的空荡:“只有过年的时候,村里才能到处听到年轻人的声音,平时想找个人玩牌都不好凑。”
30多岁的郭增波已经在外打工很多年了,回家是一个让他头疼的话题:“村里到现在还没有全部通上水泥路,晚上黑漆漆的,一个路灯也没有,更别提什么绿化了。回家也没有挣钱的途径,只能在外打工吧。”
然而,村里的家却是郭增波最真实的依靠。凭着多年打工攒的钱,郭增波在村里盖起了漂亮的新房,“以后肯定还是要回农村生活的,现在国家搞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村投入多,希望我们村也能快点变美丽吧。”2月12日,在西安当司机的郭增波听到陕西启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闻,憧憬地说。
当食品安全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雾霾污染阻挡了人们的出行脚步,现代城市发展所付出的巨大环境和生态代价让人们更加向往浪漫的田园生活。而农村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却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岁月静好。
事实上,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已经不局限于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的改善上。从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到今天的“美丽乡村建设”,一脉相承的政策指向为中国农村的发展明确路径。
在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今天,美丽乡村建设被赋予更多的内涵:更加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加关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更加关注农业功能多样性发展,更加关注农村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
2月10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赵正永强调:“农民不富,全省不富,农村不稳,全省不稳,农业上不去,全省发展上不去。建设‘三个陕西’,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直指陕西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支撑农村得以延续、得以发展。而这,也正是千万个郭增波们梦寐以求的未来。
底线2 要让农村协调
美丽乡村美在哪?
这是一道涉及农村改革的深刻命题,而行动却需要一步一步地踏实迈进。陕西政府要求“既稳步推进我省农村居住规划调整,又因地制宜保留一批村落为基点,结合移民搬迁、扶贫攻坚、乡镇调整和城镇化建设,编制规划、建立机制、明确责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的建设应建立在农村经济的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这一点在入选农业部全国美丽乡村试点丹凤县棣花镇万湾村得到深刻印证。这个普通的陕南村庄,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素质等一系列的措施,打造生态万湾,建设乐活家园,一改六年前的贫瘠落后,成为全国文明村、省旅游首期示范村。
作为商洛美丽乡村试点,万湾村争取市县财政投入资金和物资,对2.41公里的环村大道进行升级改造,修建了四条3.4公里村内水泥路,通户率达到90%。两千多米的栏杆和竹篱笆墙沿着道路向山上蜿蜒,12000多株风景树站立路旁,188杆路灯守护夜晚的乡村。村上310户人的饮水问题也得到解决。同时,气象站、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大幅的LED显示屏、内容丰富的文化墙,都成为万湾村文化活力的聚集地。
漂亮的玻璃温室里有无土栽培的现代农业,成片的杂果林中有现代农技人员的精心指导,蜿蜒的篱笆墙里,是规模化的农家乐迎客满门……全村农民人均纯收从2008年的3062元,增长到2012年的12300元。
山绿、水清、房新、路宽、村富、人和,万湾村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方向。2013年,万湾村请北京的专业机构,为村子未来的发展做了科学规划,要构建一个花在林中,果在园中、菜在棚中,人在画中,生活在乐园中的美好人居环境。
万湾村如一面镜子,折射出陕西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
2013年9月,由陕西省财政厅制定的《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方案》出台,并在全省选取眉县、耀州、乾县、汉阴、白水等5个县区先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科学规划、统筹考量让美丽乡村建设有了不一样的开始。
在眉县,专业机构编制《眉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眉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及《眉县美丽乡村建设5个片区规划》等,坚持“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与农村乡土民风相结合、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初步形成了“以规划引领项目建设,以环境整治提升品位,以项目支撑县域发展”的“三位一体”创新模式。
乡村的美丽与乡村产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为眉县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发展之源:在5个片区整体规划设计中,段家庄片区突出创意田园及村庄园林化建设;豆家堡村片区突出美丽庭院建设;闫家堡村片区突出了生态旅游农家乐的发展;河底、田家寨村片区突出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发展及乡村旅游;槐西村片区突出草莓产业和生态旅游观光等。每个片区有示范村和节点村,以示范村辐射节点村,节点村带动周边村,扩大了以规划引领项目建设的示范效应。
而在乾县,美丽乡村建设涉及“环境提升”、“创业增收”、“文明培育”、“服务提升”四项工程,并突出强调四项工程同时规划,同时推进。尤其明确提出确保“创业增收”的中期效果和“文明培育”的长期效果。对于这样的系统工程,乾县动员政府各个相关部门,全面投入对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和发改局对美丽乡村做好产业布局和调整的指导扶持;教育局对村小学从校舍建设、设备投入、师资配备、教学指导、少年儿童校外活动等方面给予扶持……
村新、景美、业盛、人和,共同构成美丽乡村这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也许不是所有的农村都能成为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但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村民们的朴实希望与政府的科学规划的融合,将使更多的村庄迈上农村现代化的道路。
底线3 要让农村美丽
美丽乡村怎么建?
事分轻重缓急。农村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治理等农民最迫切、最现实、最急需的公益事业就成为陕西的切入点,也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
事实上,从2009年陕西启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以来,广大农民从过去“要我干”变成现在的“我要干”,从办“公家”的事变成干自己的事,有效激活了农民筹资筹劳制度,激发了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热情,2000多万群众受益,受益面达到73%,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群众基础。
在万湾村,村民们出动劳力300人次,对环村大道的垃圾进行清理,集中整治村里的两条河道,使村子再度恢复清水环绕的美丽景象。为了治理环境卫生,万湾村筹资25万元,购置八个地埋式垃圾箱,一台叉车、50多个果皮箱,确立了垃圾场,为村民们提供倾倒垃圾场所,有力制止了脏乱差。为了解决生活污水问题,万湾村埋设地下排污管道4000多米,并对污水进行自然生物处理。
“村里现在人人都有卫生责任,要管好自家门前卫生,护好门口花草,再没人乱扔垃圾了。”万湾村51岁的张当存是全村农业大户,她热心介绍着:“我们村很多家都建沼气池,人畜粪便进沼气池,沼液给坡下的大棚菜、水杂果施肥,沼气用来做饭、照明,城里人来农家乐游玩,我们就用大棚菜、水杂果招待,循环发展哩!”
发动农民来建设美丽乡村,是美丽乡村最根本的动力。
在眉县,美丽乡村、“最美庭院”创建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活动融合在一起。在村一级按照“示范村美、先进村靓、一般村净”的标准,开展“晋A升级”活动,对全县123个村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梯次推进、全面提升”,每年评定10个5A示范村,20个4A先进村,在5A示范村基础上集中打造美丽乡村;在农村居民户中开展“最美庭院”创建活动,每年在全县评选10%的常住农户进行表彰奖励,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人爱护环境、家家崇尚洁净、户户参与创建的良好风尚,持久维护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仅2013年,眉县实施“一事一议”普惠制项目50个、美丽乡村及晋A升级创建项目120个,包括硬化道路、修葺水渠、绿化环境、污水处理、安装路灯、民居改造等多个方面,涉及70个行政村,受益群众15.56万人。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文化大师费孝通的名言。美丽乡村建设也是乡村文化得以继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参观完其他美丽乡村试点后,乾县吴村村民吴三老汉意味深长地说:“咱要过上城里人的日子,可也不能丢了先人老本。比如说,村上道路绿化要整齐统一,可我们这房前屋后种树,讲究‘前椿后柳’,就不能全都一样吧。”吴三说。
农民朴实的文化自觉需要在建设中得到尊重和张扬,这是对美的更深层次的追求。陕西的农村文化丰富多样,但就陕南、关中、陕北地区就各不一样,如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避免千村一面,将考验着美丽乡村的建设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