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祝华做客“向人民报告”节目,向岛城市民汇报了2013年全市法院的工作情况和今年的工作计划。据统计,2013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2.6万起,审结刑事案件8369起,依法对12100名被告人判处刑罚,其中,较有影响的案件包括依法追究崂山区政协原主席吕明江和青岛远洋公司原副总经理宋军刑事责任,63人因生产、销售“毒豆芽”和贩卖“病死猪肉”获刑,张韶军黑恶势力团伙“覆灭”等。关于今年的工作重点,祝华透露将对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和产品质量等案件采取微博和视频直播等形式,加大司法透明度。
全省收结案数第一张韶军团伙覆灭
“2013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2.6万起,审结12.4万起,标的额达33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6%和30.7%,收结案数均列全省第一。其中,市中院受理各类案件16300起,审结15800起,同比分别增长8.8%和5.8%。全市法院承担的案件数量占全省的八分之一、全国的百分之一。”祝华在节目中表示。案多人少是长期困扰审判工作的难题,基层法院一线办案法官流失比较严重,有的基层法院3年里有10多名法官辞职或调离,法官办案压力很大。为缓解这一情况,全市法院借助执行查控网、电子邮件送达等现代化审判和执行手段减轻法官工作量。但即便这样,一线法官2013年人均办案量还是达到了137起,最多一名法官一年办案612起。
在打击刑事犯罪方面,全市法院在过去的一年里频出“重拳”,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8369起,对12100名被告人判处刑罚,其中,依法审结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和重大毒品犯罪1365起,使张韶军等黑恶势力“覆灭”;审结走私、金融诈骗等犯罪案件746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746万元,仅“东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涉案金额就达12亿元。
多名“高官”落马建立司法查控网络平台
“反腐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始终不放松。”祝华说,“2013年,全市法院共审结贪污贿赂、渎职案件194起,对263名被告人判处刑罚,崂山区政协原主席吕明江、青岛远洋公司原副总经理宋军等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市中院还与检察、公安部门合作,共同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推行减刑假释"阳光工程",3834名符合条件的罪犯被予以减刑、假释。”
同时,全市法院还加大督查和追究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对23起案件进行了司法巡查,并聘请53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担任司法监督员,通过明察暗访,严查“冷横硬推”和“庸懒散奢”等不正之风,对3名干警予以开除、记过处理。
在加强执行力度方面,2013年,全市法院共向社会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1388个,开展涉党政机关、涉民生和涉金融机构案件等专项集中执行行动152次,共执结25800起案件,标的额达108.6亿元。全市法院还加大对规避执行行为的惩治力度,健全联合执行威慑机制,限制“老赖”乘坐飞机等高消费行为451次,对922名被执行人采取了司法拘留措施,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11人,为申请人追回欠款4.78亿元。
为遏制反规避执行,市中院开全国之先河率先建立了司法查控网络平台,并逐步实现查控网从执行向立案、审判等全流程覆盖,执结率同比增长5.7%,执结案件平均周期同比缩短15天。“过去法官要查找被执行人财产必须分别到银行、房管、车管和工商等部门逐一查询,不仅工作强度大、费时、费力,还给个别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提供了机会,一些本来能执结的案件因此陷入僵局。”祝华说,“为改变这种情况,我们提出建立司法查控网的设想,即将银行、房管、车管和工商等部门与法院联网,法官通过查控网就能查询到被执行人的所有财产线索,这样可以极大提高执行速度。”2012年12月28日,查控网正式开通,法官只要在查控中心轻点鼠标,足不出户就能把被执行人的存款、车辆、房产和股权等财产情况查个遍。“比如被执行人陈某拒不履行生效裁判一案,为逃避执行他将财产转移到外地,以为这样就安全了。但执行法官利用查控网将他在济南、成都等地的账户全部查封,仅用3天就顺利执结该案。”祝华说。
“重拳”打击食品安全犯罪63名“毒食品”供销者获刑
2013年,全市法院共对63名生产销售“毒豆芽”、贩卖“病死猪肉”等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分子予以严惩。其中,即墨市人民法院审理的“毒豆芽”一案中,被告人宋某等人在出租屋内生产加工黄豆芽和绿豆芽时,违反国家规定向浸泡的黄豆、绿豆添加无根豆芽素等添加剂,之后将这些“毒豆芽”对外销售牟利。李沧区人民法院审理的“病死猪肉”一案中,李某夫妇等5名被告人组成“病死猪肉供销产业链”,李某夫妇从城阳、即墨等地低价收购、捡拾病死猪后在出租屋内加工,再以低廉的价格卖给被告人邱某和刘某夫妇,邱某和刘某夫妇把这些病死猪肉或剁成肉馅或简单加工后在市场上公然出售。
“两案的被告人均被依法惩处,这些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行为直接危害市民健康,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依法严惩绝不手软,通过法院的司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保障食品安全。”祝华表示。
公布裁判文书全省最多运用软件保护隐私安全
早在4年前,市中院就设置专门科室安排专人在市中院的官方网站上发布典型案例的裁判文书,截至目前,在互联网上公布的裁判文书已达15100份,占全省法院已公开法律文书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全省法院系统中上网公开裁判文书最多的法院。
法律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调解方式结案和其他不宜公开的案件外,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应当公布。对此,全市法院一直坚持“公开文书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做法。“法官认为裁判文书不宜在互联网公开的必须提出书面意见和理由,经部门负责人审查后报主管副院长审核同意才能不公开,法官自己不能随意处置。”祝华解释,“除一些特殊案件外,在互联网公布的裁判文书应当保留当事人的真实姓名或名称,在强调真实性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对此,法院引进了裁判文书重要信息屏蔽软件,对一些婚姻家庭、继承和刑事案件的被害人、代理人等信息进行屏蔽匿名处理。”
基层法院尝鲜“微直播”视频直播列入公开计划
在网络化时代,微博已成为传播速度最快、受众最广的新闻传播工具,为跟上时代步伐,借助网络力量加强司法公开,目前,全市法院均开通了官方微博,其中,市中院的官方微博在2013年10月开通,粉丝已达26000多个。除发布法治信息和司法提示外,部分基层法院还尝试通过微博直播社会影响较大的执行行动和案件庭审。市中院已将微博直播纳入今年工作重点,计划对涉及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产品质量等类型的案件和新法实施后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通过微博直播庭审,扩大案件影响力。“微博直播只是司法公开的一部分,下一步我们还要通过互联网视频直播庭审,让办案更透明。”祝华强调。除裁判文书上网和官方微博外,全市法院还设有“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答复市民各类诉求和咨询193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