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果蔬产品物流关键指标实时监控及中转调控技术应用与示范
时间:2014-02-17 10:54  浏览次数:

  本台消息:今天这次节目时间里,我们介绍一些有关蔬菜和水果产后运输流通保鲜方面科技成果应用的内容。众所周知,蔬菜和水果是我们饮食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蔬菜和水果供应的数量、质量和安全问题更是我们每人关心的重要问题,国家和各级政府历来也十分重视人民的“菜篮子”工程,今天,我们请到了这方面的专家,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任——张鹤研究员,现在,请他讲解一下有关蔬菜和水果产后运输流通保鲜方面的具体情况和技术问题。

  专家:听众朋友好,水果和蔬菜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这方面的重要性主持人已讲的很清楚了,我这里不再多说,就水果和蔬菜的生产、流通、消费整个产业链来讲,它和我们通常所消费的粮食、肉蛋奶等食品还是有些不一样的,新鲜水果蔬菜到我们消费者家庭甚至在餐桌上入口前都是一个新鲜的、鲜活的产品,而不是像其他的食品、饮料为无生命的加工品,这就是果蔬产业和其他食品产业的根本区别,也是我们农产品保鲜事业始终以果蔬产品为主体的重要原因。粮食、肉蛋奶等产品在初级产品生产时需进行大量的投入来保证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安全,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从农产品到生活消费过程比较简单,相对来讲,其产品产后投入较少。而果蔬产品则不同,除在田间生产过程必须保证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安全外,在采后的商品化处理、运输、流通中转、保鲜等环节还必须进行大量的投入才能保证高质量的产品到消费者的家庭和餐桌上。

  在国外,果蔬类园艺产品的产前与产后投入比为3:7,就是说在田间收获到优质的水果和蔬菜只完成这个产业链工作量的30%,而其余70%的工作量和投入是用在了果蔬流通过程品质的保持方面。当然,在国内还不是这个比例,这些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对果蔬产品的产后投入也在大幅度提高,我们也明显感觉到目前超市、农贸市场果蔬品种的丰富和品质的提高,这也是时代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果蔬产品的市场价格与产地收获价格差距也是很大,其实,这并不全是各级经营者和商贩的利润,而是,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产后投入的增加引起的,比如,包装及商品化处理费用、预冷费用、冷藏运输费用、中转短贮冷藏费用等。

  主持人:那您是否可以谈一下国内和天津市目前果蔬采后产业的总体情况呢?

  专家:好的,目前,我国的果蔬总产量在8亿吨左右,已高于粮食的6亿吨总产量,其中,果品产量1亿吨左右,蔬菜7亿吨左右。随着我国果蔬等农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规模的迅速发展,大量果蔬等农产品尤其是高档优质果蔬的生产将集中于有利气候、土壤及有适当灌溉的地区,合理配置资源并形成集中化、规模化种植,充分发挥了规模化种植的效益。因此,产地生产的果蔬产品总量的80%左右需要通过长途或短途物流运输的流通环节才能进入消费阶段,那么年果蔬物流保鲜流通量达6亿多吨;天津市果蔬总产量也在700万吨以上,作为城镇人口集中的直辖市,天津市的果蔬产品物流量和消费量,应是高于其产量的。果蔬产品巨大的物流量,使果蔬物流成为物流行业的的主体。

  大量的果蔬产品必须通过物流供应市场,物流也成为了整个果蔬产业链中增值增效的最重要部分,成为产业效益的主体环节,除价格波动造成的效益变动外,物流过程中产品品质保持和降低腐烂、萎蔫等造成的损失是提高果蔬产品物流经济效益的主要方面,目前,国内果蔬产品的采后损失率在15%-20%,损失量触目惊心。并且,果蔬产品的采后损失主要发生在物流和中转过程,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对产品物流品质状态和环境信息无法准确掌握,不能充分应用保鲜技术保持产品品质或将产品适时销售造成的,往往是运输前是一车品质优良的产品,经长距离运输到达目的地后,产品商品质量急剧下降或部分腐烂,损失严重,在各地批发市场附近随处可见的挑选出的腐烂蔬菜和果品也充分说明了此种情况。

  主持人:通过您前面的介绍,我们对果蔬产品的流通过程及其重要性以及国内外状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您结合您的研究介绍一下如何做好果蔬产品采后流通技术方面的内容。

  专家:谢谢主持人和各位听众,果蔬的采后物流流通过程的重点和核心是千方百计地保持果蔬采收时的良好品质,即我们常说的“鲜嫩如初”的概念,这就需要在整个过程中采用“冷链”的方式来完成,在果蔬的采后全过程必须使产品处于无间断的符合要求的温度、湿度环境。国外应用的是冷链系统完善的“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必须模式,从预冷、冷藏到冷链运输、流通均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连续作业方式,生产效率高,产品品质保持效果明显;但也确实是所用设备造价很高,这就是前述国外产后果蔬投入大的主要因素。国内,近些年来也十分注重冷链模式,然而,目前为止真正做到完整冷链过程的果蔬尚不及流通总量的10%,但在局部关键环节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也基本做到了果蔬的冷环境,这方面我们做的较好,如果蔬采后的产地预冷、产地冷藏保鲜、保冷或冷藏运输、中转集散地的冷库短贮等环节则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对果蔬的流通及保障市场供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上述几个环节中,保冷或冷藏运输、中转地冷藏保鲜由于设备或设施的限制,其在保鲜技术指标的控制及对果蔬品质的保持能力方面,相比产地大型冷库较差。例如,冷藏运输车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和精准性、中转地冷库较为简易且多品种混贮都对保鲜有不利影响,并且,这两个环节也是经营者了解和掌控较为薄弱的部分,是在采后最易造成损失的方面,因此及时了解和调控这两个环节果蔬产品的技术指标,对提高保鲜效果相当重要。果蔬的关键技术指标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温度概念大家都很熟悉,果蔬在低温状态下,一方面可降低呼吸强度、延长寿命,另一方面可抑制采后微生物的繁殖,但温度并非越低越好,应避免“冷害”现象的发生,“冷害”不是“冻害”即在果蔬的结冰点以上就可发生的低温伤害,如葡萄、蒜薹的适宜贮藏温度为-1℃,冬枣为-2℃,辣椒味8-10℃-,香蕉和姜11-13℃,低于这个温度就会发生冷害,使果蔬快速腐烂。湿度过高会使微生物繁殖加快,过低则使产品萎蔫,失去商品价值,对大部分果蔬产品一般控制住85-90%。气体成分控制是针对一些产后呼吸强度较高的果蔬品种,调节贮藏环境中的CO2和O2浓度,有效降低呼吸强度从而延保鲜期。

  根据以上情况对果蔬产品在运输和中转短贮环节温度、湿度、气体指标的实行实时监控和调整对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十分重要,能够使广大流通经营者或技术人员实时、准确、全面了解和掌握在途产品的品质状态和环境信息,做到随时随地对自己经营的产品心中有数,并依据产品实时状态在第一时间内采取保鲜调控技术施更好地保持产品品质,提高产品商品价值,或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延期销售、中转短贮、近期销售、就地销售等决策措施,将物流果蔬产品的品质劣变和腐烂控制在未发生或萌芽阶段,最大程度保持产品品质质量,最大限度提高产品商品率,从而达到提升果蔬产品流通物流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对于推动整个果蔬产业链的发展、有效利用农产品资源、保障产品品质及质量安全等方面作用重大。




上一篇:紧紧围绕民生福祉抓发展   下一篇:广东江门今明气温回升 最高或达20℃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