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入境游市场为何难雄起? 热点新闻 南方网
时间:2014-01-16 08:42  浏览次数:

您现在: 南方网首页>旅游

入境游市场为何难雄起?

2014-01-16 08:31:42 来源: 南方日报网络版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到:

浏览字号: |  | 通过Email推荐给好友: 初冬泡泉游园优惠

  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第六部)——2013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4年发展预测》显示,2013年预计我国入境旅游1.29亿人次,同比下降3%,旅游外汇收入480亿美元,同比下降4%。相比之下,我国出境旅游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2013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9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出境旅游花费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预计达720亿美元。

  出境游火爆而入境游不景气,这是为何?

  本期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

  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刘思敏

  广东决策研究院

  旅游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李铭建

  广东省旅游局发展规划中心

  副总规划师 周志红

  本期主持人

  南方日报记者 向杰

  实习生 周杨

  放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主持人:我国入境游市场不景气,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此前表示,“封闭红利难以维系”(1979年以后至今开放30多年,此前封闭了30年)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在“封闭红利”基本消失之后,您认为中国旅游业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

  李铭建:封闭红利的慢慢消减是事实。但我认为这不是这几年入境游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政府曾希望通过一些大型的节事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旅游市场的拉动做一些事情,无论是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还是广州亚运会。但是我们都要检讨一下,这些节事之后,我们的旅游市场到底得到多少拉动?事实是并没有很有效的拉动。我们会归咎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在周边的市场包括东南亚、日韩等地,一样也遭受了金融风暴,但是他们的入境游市场是在呈增长的趋势。我们要反省,政府主办的大型节事对市场拉动到底能起多少作用。市场应该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政府不要以为凭借自己的有形之手就可以拉动市场。政府要认识到,旅游产业是市场化的行为,要让行业按市场规律进行调研、评估、判断。

  刘思敏:“封闭红利”是指因为长期闭关锁国使世界游客对中国产生的好奇,1979年国门打开之后,即便中国的服务质量、旅游基础设施奇差,外国旅游者仍然趋之若鹜。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如今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对外开放的正常国家,因为封闭产生的好奇心基本消失。加之人民币近年来持续升值,入境游变得昂贵;由于外汇储备的不断攀升,政府取消了对旅游业的创汇补贴;周边国家的货币大多数处于贬值状态,同时旅游环境与服务质量优于我国;入境游与出境游对于旅行社人力资源有共同的要求,旅行社出于利润的考虑,丧失了开拓入境游的积极性;我国不容乐观的雾霾、食品安全、安全状况也都产生了负面影响等,这些因素短时间内都不可能改变,那么短时间内改变入境游停滞乃至下滑的状况也是不现实的。此外,在旅游三大市场中,入境游是起步最早、基础最好,也算最成熟的市场,成熟的经济体不可能一直维持高增长。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并接受这个结果,顺势而为。但对于旅游行业来说,营销的投入、重视程度以及相关措施是否到位等都是要检讨和探讨的。

  周志红:入境游不景气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和世界经济不景气有关系。另外一个方面,和国内的一些环境,包括雾霾、环境、空气质量差有关。第三,我们对外宣传的手段、方法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要提高入境旅游的规模,首先我们促销宣传的思路和理念需要调整。以往在对外的宣传促销的过程中,习惯使用中国的思维、中国的理念和手段去进行。以后要尽量考虑国外的角度、喜好、思维方式进行宣传促销。其次,在对外的宣传促销应更加有目的性、针对性。多年来,很多地方的对外宣传促销带有政治性,比如领导出访以及配合各种经贸活动进行的宣传促销,目的性针对性并不很强,那个国家和地区不一定就是这个省或者说近期的客源目标市场,这种促销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促销的效果怎样,有多少国外游客了解这个地方,最后又有多少国外游客确实来旅游了,这些效果都没有实际的评估和判断,而以后在这种促销的理念、手段和方式等方面,都必须要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出境游与入境游应相互促进

  主持人:日前,我国首部《出境游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也同期出台,开始用中国游客的境外旅游满意度衡量境外的旅游目的地及相关服务,对此您怎么看?

  李铭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过来就是说“己所欲,施于人”。我们希望出去得到什么样的待遇,我们也要面向国外的消费者进行入境游游客满意度调查,看看他们的需求。这些调查应对于我们把握市场和了解游客需求起到借鉴作用,否则调查没有意义。我们的游客出去得多了,有必要向国外的旅游接待方给予指引,告诉他们中国的游客有些什么习惯、爱好、风俗,希望对方在接待的时候有所了解。反过来,对入境游来说,有没有哪些东西是对方需要而我们没有提供的,可以做一个相应的调查。这个调查不应该由政府,而需要客观的、公正的第三方,例如有公信力的国际调查机构在国内外做。

  假日制度成旅游需求“堰塞湖”

  主持人:对《蓝皮书》中称,“一边抱怨、一边出游”将是旅游发展的常态,对此您怎样解读?

  李铭建: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这说明旅行已经成为一种刚性生活需求。即使服务不到位,路途有困难,有不如意,大家都还是一样有这样的需求。但不是就可以因此对游客的抱怨置之不理。如果旅游发展的常态是这样,就需要不断改善。游客的需求、对旅游质量的要求是不断提升的,不要让游客总在同样的问题上抱怨!不断有新的抱怨,就需要不断改进。包括旅游行业、旅游主管部门以及政府,都需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另一方面,游客的旅游心态也要不断成熟起来。旅游往往会有一些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出乎意料的遭遇需要解决,可能非常狼狈,但无论如何,回来之后,这些往往都会成为谈资。如果我们旅游得多了,抱怨得多了,就会发现抱怨是旅游的一部分,要不断地提高应付意外和出乎预料的事情的能力。

  刘思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公民的消费也随之升级。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等基本需求都得到了满足之后,旅游这种兼具了物质和精神双层消费特征、与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相对应的高层次需求就越来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已经有相当多的中国人具有了旅游的动机。我原创的“旅游恩格尔系数”理论认为,旅游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也就是居民旅游消费系数,在这个“民以乐为本”的时代,完全可以替代“民以食为天”的时代的富裕指数,也即“恩格尔系数”,表征从富到贵的变化,成为一个家庭、地区或国家的文明程度、民众幸福程度的新标尺。每当长假之后,人们已经习惯于“你吃了吗”的问候悄然变成了“你去旅游了吗”的追问,就是一个生动的佐证。如今,我国民众旅游需求极为旺盛,旅游消费能力也不成问题,真正制约中国公民旅游消费需求释放的天花板或瓶颈其实是长假的短缺。现行假日制度加剧了旅游的供求失衡,形成了民众旅游需求的“堰塞湖”。我国发展旅游业的时间还不算长,产业成熟度还不够高,相关服务的质量还不够好,同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距,由于假日集中、带薪假日没有落实、长假严重短缺,民众旅游需求本身不能满足,供求失衡又进一步加剧了服务质量的问题,导致大家一方面产生了更高层次的旅游需求,旅游体验却不尽如人意,所以大家就要抱怨。但是抱怨归抱怨,总得出去,聊胜于无,有总比没有强。




上一篇:河北食品药品科普网上线运行   下一篇:我市代表优秀议案获省人大常委会表彰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