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黔江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主体功能区推进差异化发展,加强土地、资金等各项要素保障,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按照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加大向上汇报对接力度,积极争取定位、规划、项目、政策、资金支持,确保上级各类补助资金增长10%以上,力争生态转移支付达到渝东南平均水平,争取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市规划。制定我区三大功能区发展规划,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区域差异化、协调联动发展。对三大功能区实施分类指导,城市集聚发展区要围绕建设特色城市和特色工业园区,高标准打造生态宜居城市,集约发展特色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完善现代服务业和公共服务,集中体现黔江作为重点开发区、渝东南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的功能。生态旅游发展区要统筹利用生态、旅游资源,按照组团化、带状发展思路,建设精品旅游景区和民俗生态旅游带,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生态农业保护区要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体现黔江作为大生态区的功能。
把稳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6亿元。强化国市投资政策研判,确保重点建设项目获得国市最大支持。突出投资重点,加大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领域投资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同步推进引资、争资、融资,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和服务,严格落实部门和业主责任,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强化债务管理。政府债务风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控总量、调结构、防风险”的总体原则,把化解债务风险作为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切实抓好。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的要求,合理确定负债规模。着力优化债务结构,严防新增一类债务,严禁高息借款。规范债务举借和使用程序,严格用途管理。制订分年度债务偿还计划,逐步削减已有债务规模。适度控制政府性投资项目,对全区拟新开工的政府性投资项目进行清理,按轻重缓急有序推进。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公用设施建设和运营。
加强用地调控。抓好土地中期评估和修编,保障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地票、闲置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增减挂钩等方式多渠道保障建设用地。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全面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工业用地产出逐步提高到每平方公里70亿元以上;城镇建设用地要着力控制出让规模,提升土地价值。招商引资项目要严控供地规模,招商项目原则上不再配供商业开发用地。依法处置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务实推进招商引资。整合招商力量,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政策,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大、牵动力强、符合环保准入要求的产业链项目和突出特色的城市建设、旅游项目,全年到位资金120亿元。加强招商引资效益评估,严格准入门槛,注重招商引资的质量和实绩。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建立违约企业退出机制,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达产率。
(二)推进工业和商业优化升级。深入推进“工业强区”战略,提速发展商贸服务业,增强二三产业支撑带动力。
加快工业发展。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全年新入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00亿元。坚持集群化发展,打(转载自黔江政府网,请保留此标记。)造特色资源加工、绿色食品、轻纺服饰、生物医药和汽摩机电产业。开工建设40万标箱卷烟易地技改、100万套镁合金汽车零部件、5000吨食用明胶等10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20万吨铝加工、90亿粒药用胶囊等一批新项目,推进桐乡丝绸工业园、乐尔佳节能电机、朵朵润尔等项目达产增效和正阳新材料1号机组并网发电。推进页岩气开发利用,完成页岩气产业转化基地规划编制,已招标区块实现计划勘采进度。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加强各类生产要素调度,保障企业正常运行。加快正阳工业园区建设,建成投用青杠主干道二期、物流内环、正青复线等道路,完成第五期标准厂房建设。启动工业园区拓展规划编制,严格执行能耗、环保准入标准,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速发展商贸产业。深入推进三岔河业态调整和提档升级,统筹推进老城核心商圈建设。规划建设新城商务中心和民族风情城,合理布局商业设施和网点,加快区域性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空港物流,加快正阳物流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家居、汽车、名特商品展销等会展品牌。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老年服务等民生服务业,大力培育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消费新增长点,全年新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家以上。
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好鼓励民间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用好用活中央、市级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一批有市场、有效益的民营企业。围绕支柱产业,建立民营经济投资项目库,全面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性壁垒。大力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激发中小微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700户、微型企业700户。
(三)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核心,以“4个1”相对集中居住体系为载体,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健全城乡规划体系。实施“规划全覆盖”工程,完成中心城区控规编制及整合,开展生态特色城市整体设计,完成道路设施及交通专项规划、新城空间规划策略及城市景观研究、工业园区产城一体化研究、城市旅游发展研究。力促美国科帝思公司与我区开展合作,提升城市设计和建设的品质与影响力。完成7个镇总规修改及控规编制、6个乡规划修改。加强农民新村规划管理,强化公共设施配套。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坚决制止城区、集镇、农村等各类违规建房行为。严格执行规划,杜绝随意变更。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大新城建设力度,集中推进桐坪片区、民族风情城片区开发建设。完成新城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正舟桥复线、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天生湖公园、人民广场等项目建设。加快老城环道建设,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加快推进城市峡谷建设,增加城市绿量,提升城市品质。结合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老城三个组团建设。全面启动老城地下管网升级改造。
推进“4个1”相对集中居住体系建设。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集中资金继续打造濯水、阿蓬江、石会、马喇、小南海等一批中心集镇、旅游重镇和边贸集镇。围绕“六通六有”建设标准,续建农民新村40个,基本建成15个,完工舟白渡市级农民新村建设,建设2—3个市级示范农民新村。打造100个特色院落。加大国市级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特色示范新村、传统村落等品牌的培育和申报力度。完善镇村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因地制宜促进人口有序转移、合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