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市级卫生城区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市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加强市政设施管理,严格城市管理执法,严禁占道经营。持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和农贸市场整治,规范流动摊贩和早点、夜市摊区管理。突出抓好脏车入城、建筑工地扬尘和渣土运输治理,规范垃圾清运、道路开挖管理。加快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规范停车管理。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探索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城乡基础条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交通枢纽建设。着力构建武陵山交通枢纽,深入推进大通道建设。开工建设黔张常铁路。实现黔恩高速公路初通,力争开工黔石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城市东外环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完工投用正青复线,开工舟白复线、南青大道。启动舟白零换乘枢纽客运站建设。构建生态旅游交通,完成马喇片区、石家至鹅池、舟白至石门坎干线公路改造,开工黄溪至杉岭干线公路改造。完善武陵山机场4C级标准化建设,加强航线培育,力争旅客吞吐量突破12万人次。
加强能源和水利建设。加快PVC一体化热电项目、舟白110千伏变电站、乌江电力秀黔220千伏II回线路建设,加快推进民生燃气公司利川—黔江天然气长输管道复线项目和储备天然气项目建设,推进石油配送中心、LNG加气站、储备调峰站和城市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以农民新村为主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提高电力供应稳定性。完成太极水库、小南海补水、城区河道沉沙池建设,推进老窖溪水库枢纽工程建设。
加快通信及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黔江”建设,推动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升级。加快推进4G通信基站和网络建设,实现重点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健全政府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内外网平台,构建传输快捷、安全可靠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实施行政村上网工程。推进村邮站建设。
(五)深化推进重点改革。按照中央和市上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对我区正在开展的改革,要继续深化;对制约我区发展、上级尚未明确部署的改革事项,要坚持问题导向,大胆探索推进。
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集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土地利用制度、村级治理机制“三大改革”。有序推进农村转户进城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鼓励和规范工商资本到镇村投资,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建设。落实农民对承包地、宅基地、农房的相关权益,规范扩大“三权”抵押融资范围。强化撂荒地利用管理,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35%以上。
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制定准入负面清单,着力消除市场壁垒。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适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持股。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营造宽松、公平的准入环境,激发创业热情。搞好交通运输综合改革,不断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改革。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建立与三大功能区相适应的财政支持政策。健全政府预算体系,优化预算规划、控制、调节机制,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按上级要求推进预决算公开。全面清理规范招商引资和财税扶持政策,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推进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工作。大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支付制度,实现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深化金融改革,积极创建武陵山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充分发挥担保、小额贷款的作用,积极发展租赁、私募、中票等业务,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完善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金融机构存款主要用于支持我区发展。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六)扎实抓好现代农业和扶贫开发。把扶贫开发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大局中来统筹,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努力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坚持区域发展带动,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有序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因地制宜推进集中安置点建设,完善配套公共服务,确保搬迁对象稳得住、能致富。强化精准扶贫,做好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完成深度贫困户兜底搬迁200户。抓好教育扶贫,做好新生代就学就业帮扶工作,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抓好科技扶贫,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扶贫行动。坚持开发式扶贫,实现2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加强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大力发展效益农业。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产量。集中力量发展重点产业,促进产业基地向优势区域集中,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栽植烤烟6.2万亩,巩固在地桑园10万亩,出栏生猪96万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立生态蔬菜基地2万亩,新栽猕猴桃1万亩,新建中药材基地1万亩,支持发展食用菌产业。继续推进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建设。
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规范运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新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20个。新建一批基层供销组织,增强供销社发展活力。加强市农科院和畜科院黔江分院建设,加大农技人员培训和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青山绿水为目标,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着力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宁静的美丽黔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