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人大代表、市长 王金会
王金会委员是来自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绥化市的代表。他认为总理的报告,体现了深化改革的智慧和勇气,加快发展的坚定和底气,改善民生的责任和力度,他完全赞成,坚决拥护。
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政治责任,增投入、夯基础、调结构、提标准、建产业,粮食产量从2004年的627亿斤增加到2013年的1300亿斤,9年翻了一番,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粮食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均为全国第一,黑龙江是中华大粮仓。
下面,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第一,作为粮食主产区要始终坚守好使命责任。种地是三个责任,是政治责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是经济责任,是产业化发展的原料基地,百姓餐桌的生态大厨房和加工厂;是民生责任,健康的绿色源头,富民增收的主渠道,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支撑,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 ,必须抓紧抓好。
第二,“谁来种地”新型经营主体是核心。新型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也必将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未来的农业,一定是掌握在科技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新型农民、农业产业工人和产加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手中,少数人种多数人的地,多数人从传统农业、从土地中分离出来。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解决“谁来种地”的核心,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积极培育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种、职业农民领带种、科技人员示范种、龙头企业经营种。以绥化为例,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年新增4395个,翻了一番,土地流转55%,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耕种比例达58.9%,基本实现了三分之一的土地规模经营,三分之一的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三分之一的农民实现新就业。
第三,解决种难问题突破口在金融。最近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创新农村金融和保险的三个方案。按照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部署,2013年也尝试通过保险解决农业风险问题,农业保险1044 万亩,占36%,理赔2.18亿;通过金融产品创新,解决生产资料资金瓶颈问题,推出土地经营权、农户财产权、林权、农产品订单抵押等近20个新品种,发放贷款3.5亿;通过农发行贷款,解决收储资金问题,投放贷款65亿。
第四,增加粮食数量支撑在科技。提高粮食产能潜力在水利、支撑在科技、效率在农机。我们紧抓这三条主线,把科技示范园区作为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模式和载体,所有村屯都有示范项目,在结构调整、秋季整地、技术推广、成果转化、操作标准、良种良法良机上全程示范,有198个标准化种植园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高产创建示范片。总理强调,“要发挥深松整地对增产的促进作用”。目前这项工作在绥化已经全面展开,普遍推广浅翻深松、玉米大垄双行密植技术。每年秋季至少深松整地1000万亩,建立了土壤水库,有效接蓄秋雨冬雪春用,亩节省坐水种成本25元。示范区玉米亩均增产260斤,水稻亩均增产190斤。全市2000万亩玉米、500万亩水稻全面推行深松整地、标准化生产,可增加粮食产能60亿斤,增效70亿元,人均增收1600元。
第五,保证食品安全出路在绿色。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安排8个亿专项支持绿色食品产业。绥化是寒地黑土代表区,优质黑土层一米以上,有机质含量3%--7%,比较优势明显。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市和绿色食品大市,我们突出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从源头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绿色认证1085万亩,生产出的粮食有数量、有质量、低成本、高效益。
第六,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物流。为确保农产品产得出、销得畅、卖上价,黑龙江要在全国开办100家绿色食品旗舰店、3000家独立品牌连锁店,进入上万家主流超市。抓住这一机遇,绥化不断加快农业专业物流建设,建成了由多个专业市场组成的绿色食品大物流,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00多个直销店、代销店,放大了综合效益。
下面提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性投入。农业是无税微利产业,把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就要通过精深加工提供健康产品和更高层次的工业原料及畜牧系列产品,加工增值,过腹增值,增收增税增就业。实现这个目的,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应该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一是增加产粮大县奖励和商品粮大县补贴,设立绿色食品生产补贴,引导多种粮、种好粮;二是增加产粮大县和乡村基层组织转移支付,维护好基础设施,解决基层运转困难;三是增加科技信息投入,突出支持科技示范园区;四是增加深松整地面积,提高补贴标准。总理提出启动1亿亩深松整地试点,鉴于我省的工作基础,建议把试点任务纳入黑龙江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先行试点。黑龙江每年深松面积就需1亿多亩,深松成本每亩35元。五是建立粮食主销区向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按净调出量每斤0.5-1元补偿,优质优价。六是加大对精深加工企业和农产品专业物流的扶持。
2、集中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投资257亿支持黑龙江防洪工程建设,作为龙江一员由衷感谢。建议增加投入支持调蓄工程、灌渠建设和人畜饮水安全,更多使用江河水、留住天降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变水害为水利。建好这些工程,仅绥化就可灌溉200万亩,旱改水100万亩,解决170万人饮水安全,新增产能10亿斤,增收10亿元。
3、进一步扶持仓储烘干设施。去年,秋季温度高、水分大,仓储烘干能力问题日益凸显,仅绥化就需新增仓储和烘干能力各100亿斤。建议一是国家加大对主产区仓储、烘干、晾晒台面建设;二是对龙江地方加工企业和收储单位也享受与中储粮和北粮南运同等政策,刺激地方加工企业加工能力,腾仓容,减库存;三是采取跨省移库、竞价销售、定向销售以及出口等方式,建立起销区对产区建仓储烘干设施补贴机制。
4、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金融保险支持。建议给予黑龙江更多的金融支持,创新农民互助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业租赁银行,发展村镇银行,加快农村乡镇金融网点布局;拓宽抵押质押范围,加快开展土地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大额订单、农机具抵押试点,满足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需求;突出农业保险,给予更多保费补贴,加速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引导互助合作保险有序发展,探索农民保险投保入股,全面提高保障水平。
据了解:2013年,绥化市粮食总产达到263.24亿斤,实现“十连增”,为全国人均贡献粮食20斤,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饲养生猪2500万头,奶牛存栏67万头,家禽近2亿只。所属10个县市区有9个是全国产粮大县,有7个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绿色种植实现全区域、全品种、全过程覆盖,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超过1600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识认证数量1351个。(文/谷松 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