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央视“3·15”晚会曝光案例八年盘点
时间:2014-03-13 12:50  浏览次数:

又是一年“3·15”。每年的这个时期,都是消费者维护权利的日子,也会成为企业负面舆情集中爆发的时期。为了全面总结“3·15”危机曝光的基本规律,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抽取了2006年-2013年央视“3·15”曝光的57个案例样本,并对这57个样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解读。

2006年-2013年央视“3·15”曝光案例汇总

一、每年曝光危机个案数量4个-10个

图1 “3·15”年度曝光危机数量走势(单位:个)

综合2006年至2013年央视“3·15”曝光危机数量的走势曲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从2006年至2011年,“3·15”每年曝光的危机事件数量处于明显的上升势头。2007年至2009年连续3年,“3·15”曝光的危机事件数量持续保持在6个。之后以每年2个的速度递增,至2011年达到最高点10个,2012年和2013年略有回落,分别为9个和8个。由此,我们可以预测,2014年“3·15”将要曝光的危机事件数量仍会在10个左右。

二、危机曝光主体中,企业和行业占比旗鼓相当

图2 “3·15”年度曝光危机大类数量走势(单位:个)

图3 “3·15”年度危机曝光形式大类权重对比

从危机曝光主体的划分角度来看,行业案例和企业案例的数量基本保持了此消彼长的态势,企业案例表现为两端高、中段低,占比为43.9%;行业案例表现为中段高、两端低,占比为42.1%,权重对比旗鼓相当。社会案例的数量则随机性比较强。

三、“产品质量”“虚假宣传”与“商业欺诈”类是重灾区

图4 “3·15”曝光案例事件类型权重对比

从曝光的事件类型来看,我们发现“产品质量”类以35.1%的占比高居榜首,从2007年的AO史密斯等品牌电热水器质量问题、朗能白光节能灯质量危机,到2010年的惠普电脑“质量门”、2011年的锦湖轮胎“质量门”,再到2013年被曝的江淮同悦“生锈钢板”、大众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被曝安全隐患等,几乎每年都有涉及“产品质量”的企业被曝光。由此足以看出,央视“3·15”对产品质量问题的高关注度。

“虚假宣传”类以15.8%的占比位居榜单次席,如2007年的生力康胶囊虚假广告事件、“藏秘排油”减肥茶虚假广告事件、2008年的“人胎素”美容产品概念营销、2009年的九九九纯金金牛造假、2013年的高老太降糖贴、慕容氏糖贴等虚假广告均属此类。

“商业欺诈”类以14.0%的占比位居第三位。2006年欧典“天价”地板商业欺诈黑幕当属此类中最知名的,当年同时被曝光的还有北京国际友谊花园房屋面积缩水事件。此后几年还相继曝光了4S店扣留合格证将新车变黑车、国美电器骗取以旧换新补贴、周大生等品牌黄金掺假等事件。

上述3类事件整体占比约为总量的2/3,显然是易被“3·15”曝光的危机事件类型。与此同时,“消费知情权”“企业社会责任”“食品安全”“售后服务”等类事件,也曾被“3·15”曝光过,如2013年的苹果手机“后盖门”就引发舆论声讨。

四、医疗保健、手机通讯业风险系数高,食品、汽车业潜在风险较大

图5 “3·15”曝光案例事件类型权重对比(单位:个)

通过统计2006年-2013年的所有央视“3·15”曝光企业或行业发现,舆情爆发数量最靠前的5个行业分别是医疗保健类、手机通讯类、家电相关类、汽车相关类及食品相关类。在人民网所做的2014年两会热点调查中,食品药品安全以40余万票位列社会保障和反腐倡廉之后,排名第3。由此可以看出,央视的曝光问题,与公众关切息息相关。

具体到各年份的行业分布动态变化来看,医疗保健类、手机通讯类两大行业类别几乎是每年必被央视“3·15”曝光的焦点行业,但整体来看,两行业的整体权重占比处于下降趋势。此外,其他行业案例的年度分布规律不明显。但从2009年-2011年的阶段性权重对比来看,汽车相关行业及食品行业的整体占比处于明显的增长态势。

五、近六成企业经曝光后对企业声誉损害程度在“较重”以上

图6 “3·15”曝光案例整体声誉损害程度对比

从历年央视“3·15”曝光案例的整体声誉损害程度对比来看,企业声誉受损程度“较轻”的占比四成多。“较重”“严重”“致命”的占比近六成。

央视“3·15”曝光对当事企业声誉造成严重影响的比重为14.0%,这一类包括事件关注度较高的“双汇质量事件”“锦湖轮胎案”“惠普笔记本电脑‘质量门’”等。从后期舆论形势来看,媒体及舆论指责、声讨几大当事企业的持续周期都相对较长,企业的正常运营受到影响,企业声誉受到较明显的声誉损害。以惠普为例,自“3·15”曝光质量问题后,其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受阻,市场份额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使企业声誉遭受致命损伤的案例仍然占到3.5%,2006年的“欧典地板商业欺诈案”和2007年的“‘藏秘排油'虚假宣传案”均属此类,当年央视“3·15”的曝光足以使这两家企业遭受致命打击。2006年,央视“3·15”晚会向全国消费者揭露,每平方米2008元、“号称行销全球80多个国家,源自德国,著名品牌地板德国欧典总部其实根本不存在,存在严重欺诈消费者行为”。这个弥天大谎被揭开后,业界哗然,消费者震惊。2006年4月13日,北京市工商局对欧典作出最终处罚,罚款共747万元。4月20日,欧典恢复了北京市场的销售。但因为央视的曝光,欧典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销售额从每个月正常的1000多万元变成了几十万元;全国投诉记录暴增近2000户;同时,欧典公司支付了600万元来补偿经销商的损失。欧典事件引发的是整个中国地板界内线市场的城门失火,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的木地板销售出现了下滑的苗头,据年终统计,木地板全行业仅2006年就下滑6%。




上一篇:内需“主引擎”如何发力   下一篇:亨氏以质取胜,做婴幼儿辅食行业领头羊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