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记者_李睿奇 编辑_谢再红 题图摄影_林一
卸任SEE会长后,年届花甲的韩家寰如今有了新的理想,那就是做一个有责任的社会企业家
北京朝阳路的万科集团办公楼,四楼会议室内人声鼎沸。拄着双拐的韩家寰走上前台,尽管有些吃力,但一身黑色西装的他仍精神抖擞。“我个人觉得,过去五年是我工作生涯中最美好的五年。我觉得大家很可爱,因为大家的心灵都晶莹剔透。”
这是2009年10月28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以下简称“SEE”)的年会现场,台湾大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成”)董事会主席韩家寰正在进行新一轮换届竞选的演说。随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新一届领导团队揭晓,韩家寰正式接替王石,成为SEE第三任会长。
在业界,韩家寰被称为“肯德基养鸡人”,他一手将家族企业打造成中国最大的鸡肉加工商;为了将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到最低,他建立起从养殖场到消费者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他心中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把从父辈手中接过的公司做成最受尊敬的企业。
不论是做企业还是做慈善,韩家寰都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他认为,做企业不能仅仅以逐利为目的,还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接受慈传媒《中国慈善家》专访时,韩家寰多次提到“social entrepreneur”(社会企业家)一词。“SEE的成员就是社会企业家,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把资源汇聚到一起,为环保事业出力。我们不是大慈善家,在SEE,我们都是志工。”韩家寰说。
商业“斗鱼”
韩家寰出生于台湾一普通家庭,祖籍山东,四兄弟中排行老三。一岁时,他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从此与双拐结伴。
1957年,韩家寰的父亲韩浩然在台湾成立泰东农产加工厂,生产压榨食用油,开始了大成集团的发展历程。因为深知家族创业的艰辛,韩家寰发奋学习,终获美国芝加哥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
1982年,从芝大毕业的韩家寰回到台湾,彼时,家族企业大成正濒临破产边缘。尽管韩家寰的母亲希望他从事商业以外的工作,但韩家寰仍选择进入公司,帮父亲分担压力。
经过精简部门以及专业化的管理,大成终于走出破产阴影,韩家寰的能力也逐渐得到了集团上下及家族成员的认同。1985年,韩家寰接过公司发展的重担,任大成集团执行副总,准备在商业领域施展一番拳脚。
20世纪80年代,亚洲经济形势一片向好,台湾众多实业集团纷纷试水金融业,韩家寰也带领大成紧随潮流。1986年,大成成立证券公司。但是,一场金融危机突如其来,台湾股市崩盘,大成遭受重创。
商业上的挫败让韩家寰陷入了巨大的压力和深深的自责之中,他经常辗转反侧到夜半,也曾偷偷掉过不少眼泪。
“我担当的是领袖角色,需要坚定地走在前面。我们要面对的是一场全面而长期的战争。”韩家寰说。痛定思痛之后,他意识到大成的核心是食物供应链,便开始带领企业更加专注于饲料细分市场。
在韩家寰的带领下,大成逐渐发展成为台湾第一大完全饲料企业,改变了台湾饲料以进口为主的格局,韩家寰本人也由此被业内人称为“斗鱼”。
“这一称号其实蛮贴切,因为做企业必须有责任感,这就驱使你必须有一种竞争的心态,必须要‘斗’,否则就会被别人‘斗’掉。”韩家寰说,“特别是大成集团诞生于二战后,创业过程非常艰辛,这也要求其创业者要从骨子里拥有斗志。”
1990年,韩家寰出任大成集团总裁,他开始将目光投向大陆市场。
在大陆市场,大成以饲料起家,在收购沈阳一家饲料厂后,便进入养鸡和鸡肉加工领域。从上游的动物饲料、种鸡的选择、鸡雏的喂养,再到下游的鸡肉加工业务,推出“姐妹厨房”品牌,大成打造出一个鸡肉全产业链生产模式。
韩家寰深知建立全产业链模式对于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从田园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控制是任何一家食品企业都绕不过去的。控制整个上下游自然比较辛苦,但就像打仗一样,布好局后一定能赢!”韩家寰说。
2008年,大成成为北京奥运会鸡肉的指定供货商,亦是国内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快餐连锁店的最大鸡肉供货商之一。
会长来自台湾
在做好企业之外,韩家寰也希望能够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2004年6月5日,环保NGO公益机构—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宣告成立,韩家寰出任SEE第一届副会长。
加入SEE之前,韩家寰曾坐飞机前往北京,当时正值北京遭遇沙尘暴。“从飞机舷窗往下看,在太阳的照射下,就像阿里巴巴的神话那样,北京宛如一座黄金城。但这景象并不美好,因为都是沙尘暴吹出来的。”韩家寰回忆说。
恰在此时,新加坡耀恒咨询公司董事长高文宁极力推荐韩家寰加入SEE。刚遭受过沙尘暴之苦的韩家寰想到能为环保出一份力,便接受了高文宁的建议。
“不止在中国,从世界范围来看,这样的例子都不多。”韩家寰说,“台湾也有很多企业家建立的NGO、NPO,但很难看到这么多背景、经历、性格不同的人,海归的、国企改制的、民营创业的,大家都带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关怀,坐在一起高谈这么理想的事情。”
治理阿拉善盟的土地荒漠化,保护防治沙尘暴的天然屏障的梭梭林,是SEE最初的工作核心。但是,荒漠化能不能治理,又该如何治理?别说是SEE的企业家们,就连当时国内的许多非营利组织,也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2006年,韩家寰和张树新、杨利川等七位企业家,在阿拉善盟的沙漠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同时向当地农民和政府机构以及国内专业的NGO组织等多方寻求解决办法。
经过考察,韩家寰等企业家们认为,解决阿拉善盟的荒漠化问题很简单,无非就是让农民不再过度放牧,让他们不再砍伐梭梭树做柴火。他们尝试用企业家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给农牧民家里引入现代化的太阳能和沼气,并给农牧民提供教育培训,让他们到企业或工厂工作。
然而,问题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大自然的力量并非人类所能轻易撼动的,此外,阿拉善的居民们早已习惯耕作后围着篝火跳舞的快乐生活,工厂和企业的工作也并不适合他们。“企业家不是万能的,我们对老天爷了解太少,也没有意识到当地人的心理和需求。社会、民情、文化必须要与自然结合起来考虑。”韩家寰说。
此后的两年里,通过多次组织专家团队深入阿拉善盟进行实地考察,SEE最终确立了治理当地沙尘和荒漠化的方案,以当地民众为主体,逐渐引导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平衡状态,并引入国外NGO“社区参与”的工作理念,以实现一种“内生式发展”。
“原来满脑子都是鸡,现在要腾一半想沙漠。”韩家寰告诉慈传媒《中国慈善家》,SEE让他学会了谦卑,同时也让他体会到了企业家之间的尊重和学习,“这里没有人说了算,大家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必须很谦卑地听别人意见,因为大家都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2009年10月,SEE换届选举,韩家寰接替王石担任会长。事实上,竞选并非韩家寰本意,而是第一届会长刘晓光和第二届会长王石极力劝说的结果。
“我是台湾的企业家,SEE里大多数是大陆企业家,我不好意思竞选。王石对我说,你去参加竞选,这不是有利于大陆和台湾的企业家之间沟通和交流吗?”韩家寰说。推辞几次后,他最终被王石感染,主动参加了竞选,“大家投票选出一个台湾的企业家当会长,而且是一个很有实权的会长,SEE有一个很好的管理机制,我觉得很感动。”
担任会长后,韩家寰感受到了巨大的责任。当时,SEE基金会刚刚成立,如何将协会转变为基金会,如何与国际接轨,如何帮助解决沙漠化和气候问题,如何与会员达成更好的共识和互动⋯⋯都是他和SEE的成员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2009年,为解决阿拉善的土地荒漠化问题,SEE在阿拉善实施了高产杂交小米节水种植实验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推广了300亩。近年来,SEE还对全国多个环保NGO及环保人士进行了资助和培训,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
“SEE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群志工企业家,大家权利平等,共同为环保奉献力量。如果把企业当作一个志工,我们带动的就是一个志工企业家群体,你想想,它们发挥的力量该有多大!”韩家寰说。
社会企业理想
加入SEE之前,韩家寰是台湾青年总裁协会的成员。青年总裁协会成员都为45岁以下青年企业家领袖。进入SEE后,韩家寰动员青年总裁协会的企业家们也加入到SEE,“这不仅是一个两岸企业家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企业家们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社会责任。”
在韩家寰看来,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企业家本身就应该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而当企业的影响力越大,企业家的责任也会更大,不仅仅是对股东负责,还需要回馈社会。
“我们有这么多喜欢创业的企业家,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不只是为了赚钱,而是成立一个企业专门做社会的事情?”韩家寰说。
节水小米是SEE于2009年在阿拉善地区推广的高产杂交小米节水种植实验项目,该项目不仅可以节水,还能给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收益。两年前,阿拉善当地政府曾想将此项目的范围扩大,让更多农民享受种植节水小米带来的好处。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这么多小米卖给谁?
“我们可以专门成立一个健康小米或有机小米的公司,收购农民种植的小米,将它包装得很漂亮,在网上售卖,所得的收益捐给SEE,继续用于环保公益项目。”韩家寰说。
两年后,在韩家寰的大成“姐妹厨房”里,除了鸡肉产品外,还售卖阿拉善沙漠节水小米,不同的是,节水小米产品的营业利润将全部捐赠给阿拉善沙漠化治理项目。
通过这些公益项目实践,韩家寰对社会企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在创业时能选择做社会企业,也愿意资助这样的社会企业。
“我甚至希望自己能够用全部的时间来做这样一个social enterprise。这是一个新的趋势。”韩家寰说。他最大的愿望是,退休以后成立一家社会企业,继续自己的志工生涯。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记者_李睿奇 编辑_谢再红 题图摄影_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