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绿盾口罩通过不断升级,陆续通过了国际与国内多家权威机构的检测认证,防护效果受到认可。比如,绿盾外层使用的康纶抗菌布料通过美国MICROBAC实验室的抗H7N9禽流感病毒检测,成为全球首个通过该测试的口罩品牌。另外,在江苏省质监局公布的针对棉布、活性炭、工业口罩以及PM2.5口罩等国内市场主要口罩产品的检测结果也显示,棉布滤芯口罩可防PM2.5,绿盾棉布滤芯口罩过滤效果为95%以上,呼吸阻力仅为10,综合效果名列前茅,最适合普通人佩戴。而在上海质监局近日组织的市场口罩检测中,绿盾口罩测得的过滤效果即便按工业标准,也达到了相当于KN90的水平。
(据江苏省质监局公布的监测结果,绿盾PM2.5口罩过滤率高达95.687%)
工业标准的“阿喀琉斯之踵”
其实对口罩市场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口罩可大致分为工业口罩与民用口罩。工业口罩实行的是严格的工业标准,口罩的气密性非常好,但是对佩戴者的使用环境有严格的限定,一般情况下不适合普通消费者佩戴。
而且就算是工人,佩戴N95类工业口罩的时间也不宜超过半小时,否则呼吸系统有可能产生永久性损伤,体质不强者,老人和孩子就更不在工业口罩可使用者的范围之内了。美国国家卫生中心(NCBI)曾对SARS期间医护人员佩戴N95口罩引发普通严重头疼症的情况进行官方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一小半受调查者的头疼症严重到需要经常使用流产级别的镇痛药来缓解。事实上,对工业口罩不适宜民用的呼声越来越多,呼吸道方面疾病专家钟南山也向公众发出告诫:N95等工业口罩不适合普通人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以绿盾为代表的本土企业适时推出了布料+滤芯的新型防护口罩类别,取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而且多次在各地公安系统配备口罩的招标中击败3M而夺标,而且率先申请了专利,这使得一向以技术自居,高高在上,轻视国产品牌的国际巨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头痛和N95面罩之间-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调查报告)
(呼吸道方面疾病专家钟南山向公众发出告诫:N95等工业口罩不适合普通人使用)
(据美国呼吸保护标准,N95口罩系一次性工业口罩,佩戴前必须接受医学评价)
(据德国劳保条例,N95口罩如果一天需要佩戴超过半小时,建议对劳工进行医学评估)
如果用工业口罩执行的标准来检测民用口罩,民用口罩肯定无法达到工业口罩标准,而出现被判不合格的情况。分析到这里,国际巨头利用貌似公正的工业口罩标准来遏制民用口罩的发展,其“良苦用心”已经昭然若揭。
实际上,国际巨头利用自己制定好的游戏规则,来压制我国品牌的发展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巨头们之所以每次都能够达到目的,不仅因为国产品牌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也是由国家标准缺失导致的,更可怕的是国际巨头凭借浸淫中国多年建立起来的比民族品牌还要大得多的“主场优势”不仅可以染指中国国家标准的制定,也能够不断影响有关部门的标准使用选择,使有关部门屡屡有意无意地发生标准错用情况。而在中国正在发生着的围绕小小口罩展开的防雾霾商战中,这种标准错用对本土产业有着更大的杀伤力,也对消费者有着更大的欺骗性和潜在健康危害。
对国际巨头而言,毕竟搞定一个小口罩,绞杀一两个绿盾这样的挑战者,实在是小菜一碟。对他们来讲,垄断中国更大的市场,垄断中国人的食品和空气供应,才是更有价值的事情。
因此,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尽快出台相关民用口罩行业标准,避免我国口罩行业受制于人,不仅对消费者,对我国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与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不无好处。也许新兴市场在发展的道路上无法不吃哑巴亏,但是“吃一堑长一智”应该成为发展道路上必须学会的功课,国家必须马上学会正确应对,保护本土产业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