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制药工业网】【导语】2014年央视“3·15晚会”,胶囊再次成为焦点。人们不难联想到2年前轰动一时的“毒胶囊”事件。时隔两年,历史似乎又一次上演,垃圾胶囊又一次令人谈“胶”色变。
回顾
两年前,央视曝光了一些企业用皮革废料熬制工业明胶,最终制成药用胶囊的事件。事件曝光后,全国上下彻查“毒胶囊”。这给行业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大批知名企业涉及胶囊剂型的产品一度陷入了销售困境。
历史“重演”
两年后的今天,在央视记者锲而不舍的再次跟踪调查下,“毒胶囊”事件其实并未结束。
3月15日,央视曝光了福建省三铭胶业公司使用劣质原料生产明胶,售给浙江新昌县钱江、康平胶囊厂,宁波恒生、灯塔等胶囊厂生产药用胶囊,产品销往江苏、海南等地药厂。
媒体调查发现,取代工业明胶的药用明胶以及食用明胶大多是用垃圾皮料制成的。这样的调查结果触目惊心,这意味着,我们平常食用的部分胶囊药品以及糖果、酸奶等食品,含有腐烂的皮料、有害的工业原料。
值得注意的是,两年前曝光的“毒胶囊”经检测重金属铬超标,而这次曝光的药用明胶、食用明胶,不仅从产品外观上很难发现问题,而且依照现行国家标准检测,竟然都属于合格产品!虽然治理后重金属铬超标的“毒胶囊”不见了,然而,含有腐烂皮料、有害工业原料的另一种“毒胶囊”却出现了。尽管这种“毒胶囊”检测属于所谓的合格产品,但公众无法接受这样的原料和加工过程,更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明胶之殇:垃圾皮料明目张胆变原料
如今,垃圾皮料明目张胆地变为药用明胶与食用明胶的合法原料,原因不难推测:
一是巨大的行业利润驱使。据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明胶价格以1万粒为计价单位,优等明胶价格150元上下,平均1分多一粒;而工业明胶仅60元上下,平均1粒仅为两三厘钱。
如此巨大的利润下,某些企业缺少道德血液,为了节省成本多赚利润,采购垃圾皮料作为原料,又采用硫化碱等工业原料进行处理,让这些明胶外观没问题,检测是“合格”的。
二是规则的失范开启了垃圾皮料“合法伤害”的大门。
明胶行业协会通过各种运作,让垃圾皮料变成《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所许可的原料,显然,这里面的运作耐人寻味。《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就明确规定,生产食用明胶可以使用制革鞣制工艺前,剪切下的带毛边皮或剖下的内层皮,俗称为毛边皮、二层皮、三清皮等生皮。规范自然而然为遭受多种有毒有害工业原料污染的垃圾皮料成功“洗白”。
三是监管的缺失。在围绕工业明胶的产业链上,无论是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存在的共同问题是监管缺失。相关监管部门没有对药用明胶、食用明胶的原料采购及生产过程等,进行全程监管,也没有反思卫生规范的合理性。
目前,明胶有食用添加剂明胶标准、食用明胶标准、药用明胶标准和胶囊用明胶标准等,但工业明胶显然还处在“无监管状态”。
希望与挑战并存优胜劣汰加速行业洗牌
相对于被曝光企业来说,行业内的优势企业顺势脱颖而出。央视“3·15”曝光之后,东宝生物、青海明胶等行业翘楚的股价大涨。据了解,青海明胶和东宝生物的主营产品为骨明胶,并不涉及央视所曝光的皮明胶。据悉,国人喜欢食用带皮肉制品的饮食习惯,使得近年来皮明胶在原料供应上出现短缺,导致部分地区中小企业生产质量低劣产品。而业界普遍认为,骨明胶的生产将成为行业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尔康制药植物胶囊的“神话”
与青海明胶和东宝生物同时获益的还有我国药用辅料行业巨头尔康制药。尔康制药自成立伊始便意识到药用辅料行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将是今后我国药品安全的必要因素,因此公司一直将药用辅料标准化、安全性、有效性、规范化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早在2013年,尔康制药就瞄准了胶囊产业,并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布局。
2013年8月,尔康制药香港子公司投资500万美元成立全资孙公司湖南尔康(柬埔寨)投资有限公司,开始布局木薯淀粉生产项目。
2013年9月3日,尔康制药自有资金1999.8万元收购中山市凯博思淀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33.33%股权,正式取得了植物胶囊的技术。
通过这两次项目部署,尔康制药牢牢掌握住了植物胶囊的技术和原料。今年2月,公司公告设立子公司,发展淀粉胶囊。据悉,木薯淀粉是制作植物性胶囊的优质材料,相比明胶胶囊具有不易变质、无交联反应、稳定性好、无需添加防腐剂、不被吸收等多重优点,因此植物胶囊具有显著的替代传统明胶胶囊的空间。
【结语】此次“明胶”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食药监总局表示将继续从原料、进货、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全链条加强监管,不放过任何可疑线索。我们并不需要太悲观,行业内优质企业借机脱颖而出,必将加速我国药用辅料行业的洗牌,而我国对药用辅料的监管也将更加严格。
责任编辑:贾秀
【慧聪资讯手机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