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网消息:
2014年3月14日,双汇首批来自美国的13个集装箱共325吨冷冻带骨猪肉到达浙江宁波口岸。据悉,双汇将在4月份之前从宁波口岸集中进口约3500吨美国冷冻带骨猪肉。消息一出,立马在国内养猪业界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也对此纷纷提出自己的担忧和看法。笔者总结了一下,大家的顾虑均聚焦在食品安全和生猪市场价格方面。
自去年双汇国际成功收购美国生猪大亨——史密斯菲尔德之后,大量美国冻猪肉将进入中国市场已成为世人皆知的事了。此次双汇从宁波进口美国冻猪肉这一举动应该在情理之中,但为何会引起行业如此大的骚动?
笔者分析,双汇进口猪肉之所以会成为业界重大新闻事件的起爆点在于当前低迷的生猪行情。自春节遭遇十年首次"旺季不旺"的反常市场现象以来,猪价一直在深度潜水。3月18日,全国生猪均价为5.58元/斤,较一个月前(2月18日)下降0.46元/斤;新牧猪价指数为85.8,较一个月前(2月18日)下降7.13。猪价短期内还没有呈现上升趋势。
3500吨冻猪肉若进入市场,原本饱和的市场一下又臃肿不堪,再加之进口猪肉价格较低(据有关数据显示,国外每头猪成本价4.5元/斤,国内则是7元/斤),中国生猪不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市场一下子又被砸垮啦。在如此大的市场压力下,大量散户退出市场,丧失生存依靠。事实会否如想象般演变下去?
从上图可以看出,除2009年、2010年因受H1N1影响,中国进口冻猪肉数量有所下降外,整体趋势还是保持逐年上升。相比三年一周期的猪价走势,冻猪肉进口表面上看不会对猪价走势产生任何影响(只有将大批量冻肉一下投入市场,才会引起猪价在短期内出现大幅度波动,但这种现象在中国冻肉收放储的宏观经济调控决策面前是不大可能出现的)。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3年中国猪肉进口达58.4万吨,双汇的进口量还不足以引起质的变化。
那么,双汇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妨追溯到2011年,双汇在年报中如此评价公司在2011年的状况:2011年是公司发展历史主刻骨铭心、最为难忘的一年。由于生猪供应短缺、养殖成本上涨,推动全年生猪平均价格较2010 年上涨 50%,肉制品的原料、辅料、包装物等大宗物资价格也大幅度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公司为恢复市场销售而推迟产品提价的背景下,盈利水平出现大幅下滑,企业经营难度加大,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而且,2011年"3.15健美猪"事件让双汇陷入"瘦肉精"门,损失惨重。
为摆脱猪肉来源及生产成本困局,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开始着力开拓海外市场。
双汇在2013年年报中指出,2014年将计划屠宰生猪1700万头,产销肉制品200万吨。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并进口美国冻猪肉为双汇实现产能扩张提供了坚强的后盾,而进口的冻猪肉可能会用于肉制品加工,相信不会出现大批量冻猪肉进入市场现象。
从双汇的举动上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养猪业在慢慢丧失其国际竞争力,不管是从价格上,抑或安全性上,远不能跟丹麦、美国等相比,也难免未来会有其它如双汇般大型食品企业从国外大量进口猪肉进行产能扩张。外国猪肉不断入侵,中国或再沦为"殖民地"。
但是,笔者相信机遇与危机永远是并存的。双汇的扩张势必加速国内大型农场上马,养猪规模、养猪成本及安全性均会做出最优化调整,也让中国的养猪产业结构更为完善。
网友关心的"瘦肉精"、"转基因"问题,笔者认为不必过于担忧。原史密斯菲尔德CEO拉里。波普曾说过:"本公司超过50%的生产将不再使用莱克多巴胺作为饲料添加剂。这并非进口中国的策略,而是将美国猪肉向全球出口的策略。"即使美国养猪仍使用瘦肉精,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之后并非打通了从美国自由进口猪肉的通道。据笔者了解,中国从2013年3月开始要求美国猪肉产品需第三方认证未含莱克多巴胺,这也被国外媒体指出严过美国农业部标准。
对于"转基因"问题,目前还尚有诸多争议,笔者也不妄加断语。但是,在外来猪种充斥中国种猪市场的现实面前,"转基因"威胁是否来自于猪肉进口?这就需要各位行业人士深深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