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为贫困地区孩子开启健康成长、实现梦想的幸福之门
时间:2014-03-24 08:53  浏览次数:

    编者按

 

    3月14日,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刘延东副总理出席并讲话,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同志作了发言。现刊发讲话全文及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深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部署落实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工作。去年底,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3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又专门强调,要加大农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并作出了具体部署。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近年来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始终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在加大投入、加强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办了很多大事实事好事,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是普及水平得到切实巩固。2011年,青海、甘肃、四川、西藏通过“两基”国检,标志着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全面普及。各地认真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稳步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贫困地区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是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国家先后实施校舍安全、中西部初中校舍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惠及3000多万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不断健全对口援助机制等,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基础设施。很多学校已成为贫困地区农村最好的建筑,是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显著加强。我们大力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累计招聘36.1万人。持续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共有2.86万毕业生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积极实施“国培计划”,四年培训了473万农村教师。启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14个省份205个县的38.5万教师受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夯实了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根基。

 

    四是经费保障水平持续提高。2012年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8%,52%用于义务教育,其中60%以上投向农村教育。农村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十年前的10元提高到现在的550元、初中由15元提高到750元。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要求,继续适当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事非经过不知难。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能有今天的良好局面,是全国上下一心、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向所有关心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切实增强做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发展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的差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要抓好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增强下一代人脱贫致富能力,不能让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年轻人输在起跑线上。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把“加快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1月份,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调研时指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此后,他还特别强调,做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作,不能再出现学生自带桌椅上课、爬天梯上学等问题。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既是守住“保基本”民生底线、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力措施,也是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缩小城乡和区域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再次强调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可以说,促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一,这是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的重要举措。九年义务教育是人生连续受教育时间最长的阶段,是打牢人生基础的关键阶段,对人的发展和未来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短板”,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首先要从最广大的农村开始,从最贫困的地区抓起。这是保障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公平的当务之急。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必须尽快补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这个“短板”,兜住这个“网底”,促进贫困地区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他们开启一扇追梦圆梦的幸福之门。

 

    第二,这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之策。治贫先重教、扶贫先启智,这是我们30多年扶贫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特别是面对我国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越来越有赖于人才队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教育在减贫脱贫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为贫困地区“四化同步”发展和“五位一体”建设储备人力资源,既是帮助贫困地区百姓减贫脱贫、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促进地区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也关系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

 

    第三,这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紧迫任务。现在,距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还有6年多时间。全国有40%的义务教育学校、4700多万学生分布在贫困地区,涉及1100多个贫困县。这些地区历史欠账多,发展底子薄,大多学校教学条件较差,生活设施不足,一些村小和教学点运转比较困难,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学生辍学率相对较高。这是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推进教育公平最难啃的“硬骨头”。不尽快改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落后面貌,就不可能实现全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必须切实加快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步伐,为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三、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

 

    发展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功在当代,惠及子孙。我们要从全面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入手,覆盖贫困地区、聚焦薄弱学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力争经过3至5年,使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标准、满足基本需求,为贫困地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第一,重点保障教学生活基本条件。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必须把改善基本教学条件放在首位,同时完善必要的生活设施。一要保基本。各类设施标准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实际,使校舍坚固适用,符合抗震、消防等安全要求,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地等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宿舍、厕所、食堂、饮水、洗浴等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把学校营造成和谐温馨的学习乐园。二要全覆盖。要面向广大农村,从最困难的地方、最薄弱的学校做起,逐步覆盖贫困地区所有薄弱学校。首先要做到人人有桌椅,寄宿生有床位,不留盲点和死角。今年是建国65周年,各地要在国庆前做一次地毯式排查,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好基本教学生活条件,绝不能再让孩子们“背桌椅上学”“几个学生挤一张床”。宁可别的方面压缩经费,也要为孩子们学习生活提供必要条件。三要抓管理。以学生为中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贫困地区孩子面临的安全隐患相对较多,学生安全意识相对较弱,要时刻绷紧安全教育管理这根弦,把安全放在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位置,尤其要高度重视学生上下学安全问题,切实避免中小学生意外事故的发生。要做好营养改善计划的精细管理,因地制宜选择供餐模式,保障食品安全,层层把关,坚决防止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强化资金安全,专款专用,坚持阳光操作,完善监督检查,严禁挪作他用,保证每一个该享受补助的学生不被遗漏,每一笔补助资金都用在孩子们的营养改善上。

 

    第二,着力解决面临的特殊困难。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大多地处边远,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情况各异,存在着许多特殊困难,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要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村小学和教学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下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式,不能用一般学校的建设和评价标准来衡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村教学点要坚持办,而且要办好。各地要尽快拿出明确标准和具体办法,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要细化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确保办学经费到位,扶持好、管理好、发展好教学点。二要尽快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班额过大,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校管理和学生身心健康,而且还有安全隐患。据统计,目前贫困地区小学、初中的大班额分别占13.9%和37.1%。各地要严格按照已备案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避免因撤并过快导致学生向县镇过度集中。要疏堵结合,一方面,对大班额现象严重的学校,要限制招生人数;另一方面,要采取新建、扩建、改建以及学校联盟等措施,挖掘学校潜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合理分流学生。三要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贫困地区往往也是劳动力输出地区,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出现学习、心理、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特别的关爱。在校舍建设和设备采购中要做到“三个优先”,即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优先保障留守儿童交通需求。共青团、妇联组织、关工委系统等也要尽责尽力,协同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工作,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第三,打造适应贫困地区需求的师资队伍。教师是加快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一要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贫困地区教师的工作环境艰苦、教学压力较大,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激励。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贫困地区教师生活补助覆盖面,并逐步提高标准。积极推进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优先考虑教学点教师需要。二要率先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建立健全轮岗交流机制,推进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提高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比例。三要完善教师培养模式。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向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校长倾斜。地方师范院校要通过“免费师范生”等多种形式,招收本地生源,面向乡镇以下学校,培养承担多门学科教学的小学教师和“一专多能”的初中教师。四要实行职称倾斜。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农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程序和办法,确保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比例不低于当地城区学校教师。总之,要多措并举,让好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第四,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教育信息化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加快知识传播、扩大资源覆盖、降低办学成本,对解决贫困地区学校的特殊困难、缩小教育发展差距、满足学生多样需求具有独特优势。从一定意义上讲,为贫困地区学校插上“信息化翅膀”,就能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贫困地区教育跨越发展就有了“加速器”。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学校宽带网络、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特别是要为村小学和教学点配置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努力做到全覆盖。二要提高应用水平。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扩展教与学的手段和范围,使农村地区师生便捷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帮助贫困地区学生随时、随地、随需开展学习。三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尽快完善义务教育学生电子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国范围的无缝衔接、互联共享,将学校教师、资产、基本办学条件等信息全部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掌握贫困地区学生流动、学校建设与发展情况,为提高教育治理水平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

 

    第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加强孝悌、节约、勤劳等中华传统美德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长效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激发求知欲望,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要以父母之心育人,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三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农村的自然环境、乡土人文等资源优势,引导孩子们亲近大自然,走进劳动生产第一线,开发富有乡村特色的田园课程、体验教学和实践活动。比如,体育课关键是动起来、跑起来,不一定非要有塑胶跑道、体育场、游泳馆,也不必照搬竞技体育,可以就地取材,多开展富有当地特色的民间体育活动。艺术课也要探索简便实用的教育模式,鼓励教师走教、志愿者支教。还可以通过夏令营等活动,组织农村孩子到市县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参观,与城市孩子交流互动,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努力为农村孩子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这次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中央是下了大决心的。这是一场攻坚战,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将其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和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工作合力,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一要强化省级统筹。国务院明确要求,这项工作由国家统一部署、省级政府统筹安排、县级政府具体实施。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要共同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政策衔接,进一步简政放权,明确任务要求,不仅要加强监管,还要做好服务。省级政府要从实际出发,统筹使用、合理分配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科学配置教育资源,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层层抓好落实,有力有序推进。这次在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方式上进行了改革,由省级政府统筹调度、包干使用,分类指导、分校实施。换句话说,只要是办学条件的缺口,都可以调剂使用资金。地市和县级政府根据财力和工作任务,切实履行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

 

    二要优化投入结构。要用好增量,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将有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也要相应增加义务教育支出在整个教育支出中的比重,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倾斜。要调整存量,做好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建设需求与相关资金的统筹和对接,防止资金、项目安排重复交叉或支持缺位。除教育专项以外,在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中,也要拿出一定比例用来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要精准发力,逐个地区、逐个学校地排查,摸清基本情况,找到缺口、查清问题、列好清单,把资金用到最急需、最紧迫、最薄弱的地方,把钱花在“刀刃”上,坚持“雪中送炭”,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要加强监督检查。这是保障工作进度与成效的关键,必须作为当前教育督导的首要任务,纳入常态督查机制。要明确责任,各级政府要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工作任务,建立奖惩机制。要公开信息,把任务内容、进度安排、责任主体、监督方式等信息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及时进行整改。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关部门要适时组织评估,对贪污、截留、挪用资金以及举债建设、项目管理失职渎职等违纪违规问题要“零容忍”,决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真正把这项德政工作、民生工程抓实抓好。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关乎亿万贫困地区学生及家庭福祉,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做好这项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扎实工作,改革创新,努力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水平,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胶州市加强学校、托幼机构食堂监管   下一篇:京津冀自贸区规划或近期出台 9只股或继续受捧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