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卖奶粉,销路看好吗?
分享到:
“奶粉进药店”从去年10月份开始试点以来,经过近半年的运作,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200多家连锁企业超过万家药店进行尝试,北京全新、嘉事堂、金象和永安堂4家连锁药店企业的5家门店率先引进了此项目。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永安堂灯市口药店平均月销售量为50余桶,单月最佳销量86桶,五个月里共卖出了295桶奶粉,西四金象大药房和会城门医保全新大药房等单月销量最少的只有6桶。对此,有分析支持,药店卖奶粉,销售状况不佳,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销量为何不乐观
永安堂灯市口药店内摆放着两排一人多高的自动售货机,玻璃柜门后的格子里分别摆放着雀巢、惠氏、三元、蒙牛、飞鹤、贝因美等多个品牌的罐装婴幼儿配方奶粉,价格从一百多元至五百多元不等,只有部分奶粉有优惠活动。
“有一些人会来店里买奶粉,但是不多。”一名药店工作人员介绍说。
“从来没去药店买过奶粉,我们一般是在母婴店买的。”市民辛先生说,“感觉在药店买的和在母婴店买的没什么两样,在药店买的奶粉也不能保证孩子吃了完全没事儿。”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计划在2013年到2015年完成初步奶粉进药店的三个阶段: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春节,完成北京和江苏试点,其中北京将有20家药店设奶粉专柜;2014年春节后,在试点的基础上,选择100个消费能力强的城市扩大试点,完成1万家店的投放;到2015年,再投放1万家,扩大到400个城市。
药店售奶粉之缘由
我国已成为第一大婴幼儿配方奶粉消费大国。商业调查机构尼尔森对中国奶粉市场的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规模不过百亿元,而到2013年已经达到600亿的规模,根据尼尔森的预测,2014年到2016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交易总额将超过千亿元。如何保证奶粉的安全,成了政府和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013年5月,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落实国务院部署的“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意见特别强调,监管部门要确保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风险监测,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
2013年10月,“奶粉进药店”项目在江苏和北京开始试点。在北京,包括医保全新、嘉事堂、金象和永安堂4家试点药店的5个门店先后引入了奶粉自主售货机。
据了解,药店卖奶粉早有先例。在香港,市民可以在超市买奶粉,也可以去药店买,零售环节并没有特殊管制,只要拿到商业登记证就可以卖奶粉。香港有六成左右的奶粉通过商店卖出。药店卖奶粉现象的形成,一是因为消费者的习惯,二是供应商考虑到终端渠道的销售能力,香港有超过500家药房网点,销售面广。
香港并不生产奶粉,所有供应都来自进口。香港为确保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安全,除了商家的商业道德,还有一个保障奶粉质量的制度,食品安全中心进行的“恒常检查”,即抽取样本进行微生物及化学测试,抽检样品比例高,检测参数多。可见药店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上并没有起任何作用,奶粉是否安全归根结底仍然取决于质量把控。
渠道把控难以提高质量
有业内专家认为,参照药品的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配方奶粉,有利于规范行业发展,有利于企业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奶粉进入药店是借鉴把关药品的模式更好的管理奶粉的流通,这或将倒逼奶粉生产企业实施药品的生产管理模式,逐步完善和提高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行业准入与生产流通,这对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来说将是一大利好。
但有相关人士指出,目前药店卖奶粉,只是增加了一种销售渠道,这和在超市设自动售货机卖奶粉似乎并无太大区别,就奶粉安全来讲,奶粉进药店销售后只是看起来放心了,类似于一种心理抚慰和暗示。
“奶粉质量是核心,也是前提。”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奶粉安全问题大多出在生产环节,很少出在流通销售环节。
奶粉进药店,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众对奶粉的信任问题,也不能改变中国乳业现状和产品品质,更不是换回公众信任的速效良方。“奶粉进药店销售渠道的出现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是目前这种模式行不通”,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真正的奶粉质量问题基本上都出现在源头上,而非销售渠道,而目前药店销售的奶粉与商场相同,价格也无任何优势,消费者很难认可药店奶粉就更有保障。
编辑:曹茂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