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3月26日,《新京报》刊文称,调查发现一款中粮面业出品的名为“香雪面粉”的配料表里含有偶氮甲酰胺成分。报道引述专家观点表示,偶氮甲酰胺分解物氨基脲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其含量“超现有标准90倍”,且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已明令禁止偶氮甲酰胺在食品中使用。对于如何监管偶氮甲酰胺的使用及用量问题,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小麦行业处处长赵奕表示“目前没有检测方法,也没有相应监测部门”。中粮面筋粉添加剂致癌疑云,顿时引起舆论哗然。
“中粮增筋剂致癌疑云”舆情发展态势
(单位:篇;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中粮回应:一切符合“国家标准”】
面对媒体指责产品添加了“可致癌”的面粉增筋剂,中粮控股有限公司3月26日便发表《官方声明》回应称,企业在相关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该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以及"添加量"均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而且添加过程"严格控制",并无超量添加情况。
国内最新修订版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显示,“偶氮甲酰胺”的功能是面粉处理剂(俗称“面粉增筋剂”),是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在中国使用。
在3月26日举行的中粮集团2013年业绩发布会上,执行董事兼董事总经理岳国君表示,目前公司只有一小部分的产品仍在使用面粉增筋剂。在国家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使用食品添加剂都是合法的,消费者没必要对食品添加剂感到恐慌。他表示,公司未来会转向使用天然用料,但生产成本、产品价格也会相应提升,相信消费者会接受提价。
【网友观点:央企应成为行业“榜样”】
面对面粉增筋剂致癌疑云,尽管中粮集团比较及时地刊登官方声明,并借业绩会的机会进一步强调添加剂使用上的合法性与安全性,但网友并不表示认可。据新浪调查,90.7%的网友认为面粉添加增筋剂“不安全”,83.7%的网友表示日后不会再购买含增筋剂的相关产品。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统计分析,只有13%的网友认为中粮相关产品的面粉增筋剂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因此并不担心其内含的危害性。在其余观点分类中,约有22%的网友认为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央企、国企应做出榜样,而不是“符合标准”即可。如@爷辈晋六表示,在中国“民以食为天”,诸如中粮集团之类的央企,如果仅仅做到60分,如何称得上"食品龙头大哥"?此外,亦有15%的网友表示我国食品行业相关管理法规以及标准要求"太低",并质疑在面粉增筋剂使用问题上为何不能向欧盟看齐,一“禁”了之?
“中粮面粉增筋剂致癌疑云”网友观点倾向性
(抽样:165条;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媒体观点:不用“增筋剂”才是有良心的企业】
出于“增筋粉有可能致癌”“国家暂时无法检测”等各方面的原因,媒体评论认为不用“增筋剂”才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青岛《城市信报》评论指出,尽管国内有标准明确对偶氮甲酰胺使用作出了限制,却没有检测方法,也没有相应监测部门。是否超标使用,几乎全靠企业自律——“这让人捏一把汗”。长江网亦刊登评论文章《不用"增筋剂"才是有良心的企业》称,面粉添加“增筋剂”,不过是为了增强口感。但是在增强口感与健康安全之间,有良心的企业会主动选择后者。
《新京报》此后亦有文章表示,正因为面粉增筋剂具有一定的致癌危险,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日本等国家均明令禁止其在食品中使用。"这在某些人看来也许太谨慎,但于消费者而言,食品监管就该有防患于忽微的态度。"
此外,就中粮集团执行董事兼董事总经理岳国君回应媒体时称“公司未来会转向使用天然用料,但生产成本、产品价格也会相应提升,相信消费者会接受提价”,媒体也提出批评。“不加增筋剂就加价,是一种绑架”,《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伍里川撰文批评中粮集团的“霸道”态度。文章认为:加增筋剂,消费者健康可能受损;涨价,消费者荷包受损--消费者横竖都是“输”。
【舆情点评:“国家标准”难解中粮舆情危机】
面对此次“面粉增筋剂致癌疑云”舆情危机,中粮集团的舆情处理可圈可点。一方面,在3月26日《新京报》报道当天,中粮集团便迅速组织回应,发布了《官方声明》。同时,借业绩发布会之机,高管亦就此事再作表态与回应,并与媒体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此后事件相关报道中,中粮集团的回应屡次被引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声音在媒体之间的有效传播。
但中粮集团在短期的“救火”公关以及长期的舆论宣传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回应媒介使用上,中粮集团忽视微博平台的做法略有缺欠。食品安全问题,涉及每个人;生命健康权,更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放弃微博平台这一与网友直接沟通的渠道,最直接的后果便是网民观点呈现"一边倒"的局面。同时,在网友眼中,微博上的“沉默”也体现了央企“高高在上”的姿态。
其次,中粮集团对舆论诉求缺乏深刻认识,失去一次转危为机、引领行业标准革新的机会。此次舆情危机,媒体实际上抛出三大问题:1.中粮相关产品含“面粉增筋剂”,有可能致癌;2.是否添加“增筋剂”,我国出现监管“真空地带”;3.为何在国外众多国家和地区、众多企业拒绝使用"增筋剂"的情况下,我国食品行业仍存"普遍使用"的现象?
从表层分析,似乎只有第一个问题与中粮有关,其余的均属行业问题与对应的监管问题。因此,“符合国家标准”成为中粮在回应此次事件的“主旋律”。然而,根据对网友观点以及媒体倾向性的反馈分析不难发现,正因为国家对面筋粉的"监管真空",中粮集团更应通过拒绝使用此增筋剂来体现企业的“自律性”;同时,作为央企,中粮也应积极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优秀同行看齐,而不是满足于“符合国家标准”。
再者,高管言论节外生枝,恐酿二次舆情危机。中粮集团执行董事兼董事总经理岳国君表示“公司未来会转向使用天然用料”,该言论实质上非常符合舆论预期,如能进一步强调“自觉使用天然用料”“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中粮集团亦会收获有利的舆论局面。然而,岳国君却接着指出“生产成本、产品价格也会相应提升,相信消费者会接受提价”,为此次舆情危机持续发酵提供了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