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江鲜、海鲜、河鲜丰富。广大市民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更关注这些水产品吃得是否安全。昨天下午,市海洋与渔业局邀请市民巡访团、行风监督员、特邀督察员等走进市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实地探访检测细节,了解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全过程。“看了检测实验室、了解了整个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情况,觉得南通的水产品还是可以放心吃的。 ”市纪委民心专列督察员洪明宪表示,百姓对水产品安全比较关注,特别是对政府部门的检测监管等工作了解不多,今后还应加大宣传力度。
水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左右
高温室、理化室、仪器室、微生物准备室……从2000年开始,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省辖市级的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具备了18个产品项目参数和39个环境项目参数的检测能力。当天下午,市民巡访团、行风监督员、特邀督察员一行受邀走进这些实验室,实地探访水产品检测全过程。
这个检测中心,承担着监督抽检、食品安全动态检测、应急检测以及重大节日前的专项检测等任务。而检测的重点就是水产品中是否含有抗生素、鱼药残留或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在中心主任张海松的带领介绍下,我们了解了水产品检测的全过程:首先,定期到农贸市场、超市、批发市场进行随机抽样;回来后,工作人员会对样品进行登记,并把样品鱼肉粉碎成肉泥进行冷冻,随后将所有样品送入实验室。
之后,就是按照标准提取有效成分进行实验分析。目前,市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实验室主要配备了两方面的检测仪器,一种就是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主要用于检测抽取样品是否含有抗生素、鱼药残留等,如氯霉素、孔雀石绿等都是禁止添加的;另一种就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这主要用于检测水产品中是否重金属超标,这主要在生产水域遭受污染时产生。“一旦发现问题,我们会由渔政部门进行溯源调查,并立即停止销售。不过,南通市民可以放心食用水产品,我们检测的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8%左右。”张海松介绍,至去年底,我市6个主要县(市)区都建成了水产品质量快速检测站,2013年全年共检测产地水产品样品2800个,仅一个样品为阳性,并迅速进行了查处。
今后市民手机扫一扫就可知道原产地
“我们正在推进在端平桥农贸市场‘长毛水产’和‘梅英水产’两个门市部,设立‘放心鱼定点监测摊位’。今后两个门市部销售的水产品将设立二维码标志,市民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追溯这些产品来源。 ”昨天下午,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处长施锋发布的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他还透露,今年将继续推进水产品全程质量监控示范基地建设,尝试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企业中推行产地准出制度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试行批发销售产品使用二维码标志,全面提高我市水产养殖质量管理水平。施锋介绍,以加强水产品苗种生产和养殖环节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为抓手,我市不断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管两大保障体系。截至今年3月,全市共有无公害产地249家,面积达到186万亩,占到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的90.3%。
安全监管的数字化是我市保障水产品质量的一大创新探索。去年,我市围绕“产地在线环境监测、塘口记录电子化、生产设备远程控制、鱼病远程诊断、鱼药买卖电子化、产品销售可追溯”6项目标,建立了南通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和追溯平台。“这是全国唯一在建的市级监管平台。 ”施锋介绍,在这个平台可以通过视频看到水产企业的生产情况、生产日志,使用什么饲料等。据悉,今年我市还将新增“水质在线监测、增氧自动控制、生产记录网上填报”三位一体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点8个,以提高水产品质量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水产品只要不用违禁药安全都有保障
现在,市民对水产品养殖用药十分敏感,那么水产品养殖到底在不在用药、能不能用药?针对广大市民关心的话题,施锋也向市民巡访团、行风监督员、特邀督察员一行做了解释。他形象地比喻,水产品其实和人一样,生病了就要治疗,治疗就要用药,但广大市民不需对用药这么紧张,只要按照规定用药,不使用违禁药,水产品的质量都是安全有保障的,“还有一个市民可以放心的是,不像禽流感,鱼类与人还没有共生的病。 ”
资源保护越来越重视,有的鱼却好像越来越少了?面对这个普遍关注的问题,施锋也作了回应,他介绍,生命周期长的鱼资源是比较难恢复的,比如大黄鱼寿命长就难恢复;反之,像梭子蟹生命周期只有1年,只要环境合适,马上就会恢复。
“带鱼的磷是有营养、药物价值的,不需要过分清洗;黄鳝都用避孕药养殖,这类谣言不靠谱,我们在检测中基本没有发现这类问题。 ”沟通中,施锋还为大家讲解了这些基本常识。
记者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