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 贺恒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是否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这一重要论断,意味着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检验政法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是否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问题后的第一需要,是极其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近些年来,民生安全问题日益升温,越来越受到国人关注。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西方国家花了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历程,人们的社会心理出现高度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局面,影响民众心性的因素不断增加且相互激荡。特别是近些年,在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潮的侵蚀下,严重影响民生安全的各种刑事犯罪高发多发,使得“安全”的价值格外凸显,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充满新期待。检察机关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一样,要顺应这一新期待,当务之急就是要严厉惩处五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构筑起一道牢固屏障,实现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目标。
一是严惩人身安全犯罪。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和人身不可分割的权利,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个人专属法益。因此,危害人身安全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历来都是各国刑法打击的重点,对这一点一定要有明确的认识,从严打击的方针一定要继续坚持。同时,也应注意到,最近几年,一些重大恶性案件特别是以报复社会、制造影响为目的的个人极端暴力案件频繁发生,导致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一些地方黑恶势力团伙犯罪、系列性犯罪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安全感;在农村地区针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犯罪也呈现出多发态势。这种形势,检察机关要高度关注,一旦发现就要坚决依法从严从快打击。
二是严惩生产安全犯罪。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一旦发生,就会危及不特定多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国家和群众财产严重损失,也会直接危害到社会和谐稳定。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背后往往存在着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行为。有效打击这类犯罪,检察机关要及时介入事故调查,对重大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同时,还要依法查办案件背后所涉渎职行为,及时发现发案企业的管理漏洞并提出合理建议,督促监管部门规范履行监管职责,企业自身强化内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促进安全生产秩序好转。
三是严惩食品药品安全犯罪。食品药品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毒奶粉”、“毒胶囊”、“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接连发生,一些地区甚至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的黑色产业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群众的普遍不满。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案件频发的原因,除巨大不法利益的刺激外,还和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有关。从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一些基层监管部门“在办公室看样品”成为“监管习惯”;少数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将能不能创收作为管与不管的取舍标准,以罚代管。因此,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既要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黑作坊”、“黑工厂”、“黑窝点”、“黑市场”的集中整治力度,也要加强对生产、运输、储存等上下游犯罪环节的深挖。同时,还要注意查办职务犯罪案件,重点关注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徇私情私利,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的行为,或在执法检查中发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却坐视不管,包庇、纵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的渎职犯罪案件。
四是严惩环境安全犯罪。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现代工业长期以来遵循着“先污染、后治理”的思维模式,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过度开发,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可以说,环境问题已成为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但一些地方政府依然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纵容对矿产资源的破坏性开采;一些企业依然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污染防范和治理,通过暗渠或高压水井方式排污,有的已经导致严重后果,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为确保打击危害环境安全犯罪的效果,检察机关应积极参与环境专项治理活动,加强环境执法监管,探索环境公益诉讼,及时介入重大生态和环境污染事故调查,加大打击力度,严查生态修复工程、环境评价、污染治理等环节的职务犯罪,推动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
五是严惩网络安全犯罪。互联网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迅捷性等特点,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同时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犯罪场所。维护网络社会正常秩序,打击危害网络安全犯罪已成为检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在互联网虚拟社会中比较突出的侵犯信息安全、侵犯财产的网络敲诈勒索和网络诈骗、编造传播网络谣言影响社会稳定等犯罪活动,检察机关要坚决依法予以打击。对在办案过程中发现利用网络平台违法披露案情,暴露当事人隐私,严重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影响案件正常诉讼的情形,也要及时建议司法行政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要建议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责任编辑:李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