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博士在育秧工厂与基地负责人唐若权、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商讨做好秧苗病虫害防治工作。
航天农业专家李宇博士正在观察航天水稻秧苗长势情况
李宇博士向贵港市农业局黄创优局长(左一)等介绍航天水稻通过工厂化育秧方式的优势
中国食品经济网贵港4月11日电(记者 袁亚光 通讯员 杨覃)时下正值春耕时节,记者日前走访中国西部航天水稻(桂平)基地,中国太空经济与航天产业发展筹委会负责人、航天农业专家李宇博士正与广西贵港市农业局黄创优局长介绍“华航丝苗”航天水稻通过工厂化育秧方式,出苗率超过95%,秧苗长势良好。
记者在该基地育秧工厂里看到,与常规水稻品种相比,“华航丝苗”水稻秧盘里的秧苗长出了嫩绿色的叶子,挺拔齐整,不足20天,秧苗长到20公分,且株型与均匀度非常好,远超过其它品种。基地负责人唐若权介绍,这些新长出的秧苗是李宇博士今年从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的航天水稻品种,米质达国标优质1级、省标优质1级,一般生产上单产平均450-500公斤/亩,高产栽培可达550-600公斤/亩水平。
据桂平市石龙镇新村永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杨理事长介绍,这些新品种今年早造计划播种300亩,晚造时广大航天水稻播种面积,计划播种3000亩左右,年内力争再组建贵港市所属县区首个航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航天农业专家李宇博士告诉记者,水稻航天育种技术是将水稻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器(卫星)经过空间诱变作用产生变异,在地面选择有益变异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水稻航天育种具有变异频率高,幅度大,多数性状能遗传,稳定快,育种周期短,育种成效快等特点,尤其是可获得罕见突变体和早熟性变异类型。世界上利用卫星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的工作迄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我国科技工作者围绕研制和开发具有实用价值的航天育种突变材料,并与常规、三系、两系及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已育成几十个水稻新品种(组合)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批水稻航天育种高新技术新成果在生产上已大面积应用,受到国内外政府和科学家高度重视与关注。和传统水稻相比,航天水稻抗病虫害能力更强、产量更高、米质更好、营养含量更高的特点。现种植的航天水稻株型好,集散适中,有效穗多,成穗率高,分蘖力较强,且穗大粒多,抗倒性较好,适宜高产栽培,整精米率可达到69.8%~74.1%。
李宇博士说,桂平市是全国有影响力的产粮大市,水稻是主打产业,小田并大田工作已初具规模,在桂平市创建中国航天水稻之乡有基础。李宇博士表示今年晚造再新增一至二个航天水稻品种,通过航天科技的输出,支持桂平市三农建设技术升级、产业升级、规模升级、品质升级、效益升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