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专家:
李八方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专家观点:
从科学角度看,胶原蛋白对人体生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服用胶原蛋白可使皮肤含量有适量增加,并进而增强了皮肤保水性;对改善骨质疏松者的骨密度也有作用;具有一定的增强人体免疫力功能。这是我国保健食品已认定的3项功能。目前我国至少有25个胶原蛋白产品获得“卫食健字”批号,只要是生产厂家按照要求生产,产品质量与功能应该是值得信赖的。
对于前一个时期对胶原蛋白质疑的问题,有些应该是得到肯定的,比如:①胶原蛋白不能够直接吸收;②胶原蛋白不能够治疗疾病(如烧伤、创伤等);③胶原蛋白制品中添加激素等是违法的,未获得保健食品批文的产品宣传产品功能也是违规的。有些问题是属于质疑者不了解情况造成的,如:①胶原蛋白虽然不能够被机体吸收,但胶原肽是可以被吸收的,而且在一定分子量段吸收得很好;胶原蛋白在服用后经过胃酶消化,部分成为了小肽和氨基酸,也是可以被部分吸收的。②胶原蛋白因为缺少色氨酸,在一般营养学意义上它不是一种优质蛋白,但其小分子产物对特定组织器官是有营养功能的;③国内外大量实验已经证明,服用胶原蛋白(肽)后确有效果,胶原蛋白类产品早已经成为了国际性食品。
结论:
应科学认识胶原蛋白和正确对待胶原蛋白产业,对个别企业在经营中的不当行为,应该有针对性监督与批评,把商业事件与科学问题区分开。全盘否定胶原蛋白(肽)有失偏颇。
建议:
政府对此类产品的审批和监管是行业健康发展的保证,企业应积极接受政府监督;保证行业自律,惩罚那些违规经营者,淘汰伪劣产品;积极支持遵规守法企业合法经营;对质疑者和广大消费者给予正确、及时的回应,科学合理宣传胶原蛋白产品。
8、肯德基、真功夫等冰块菌落超标
热点概况:
据新华社6月3日电英国《每日邮报》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英国超过六成开在商业街的餐饮连锁店提供的冰块细菌数量甚至超过取自马桶水箱的水。检测项目为22℃和37℃环境下样本中的病原体数量和细菌总数。结果显示,麦当劳、汉堡王、星巴克、肯德基、红餐厅、Nandos连锁店的冰块样本所含细菌数量均高于马桶水箱水。7月20日,央视二套节目《是真的吗》报道,央视记者从崇文门的肯德基、真功夫和麦当劳3家大型快餐店中,买来可食用冰块和抽取马桶水样品后,送往北京理化中心进行对比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肯德基崇文门店、真功夫崇文门店的冰块菌落数量均高于国家标准,且高于马桶水数倍。一时间引起消费者的极度恐慌。
特邀专家:
刘秀梅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专家观点:
菌落总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克或者每毫升样品所能生成的细菌菌落的总数,是指示性指标。对于食品中的微生物状况,核心指标是致病菌存在的种类及其数量。从媒体报道可见,餐饮企业现场制作的冰块并未检出致病菌,不存在安全风险。
就标准而言,报道中引用的GB2579《冷冻饮品卫生标准》适用于加工、商品供应的食用冰块,而不适用于餐饮企业现场制作的冰块。
现场制作的冰块,是将生活饮用水经制冰机加工而成,无论是流动的空气,或是制冰设备的清洁、取冰环节等都可能带来菌数的增加。由于冰块无法通过热处理杀菌,因此,过程控制管理尤为重要。
结论:
无致病菌检出、未发生人群健康不良事件,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建议:
提供现场制作食用冰块的餐饮企业,应加强制冰的过程控制管理:加强设备的常规清洁和定期检测、加强员工的规范操作培训,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用冰块。
9、“瞎果门”
热点概况:
2013年9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了——那些果汁是如何炼成的:“瞎果门”原料链条调查的报道,指出多家果汁企业均从果农处收购瞎果(即由于各种原因腐烂变质、或未成熟之前就跌落的水果)用以榨取果汁。自曝光以来,众多媒体纷纷报道,事件不断发酵成“瞎果门”,知名企业汇源也卷入其中。
9月26日,新华网从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针对媒体日前曝光多家果汁饮料生产企业涉嫌使用腐烂“瞎果”加工果汁的问题,该局对安徽砀山海升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汇源集团皖北果业有限公司产品进行了抽检。抽检结果为:“棒曲霉素”未检出,表明果汁原料不含有腐烂成分,其他检测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
特邀专家:
胡小松 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专家观点:
我国国家标准GB/T 18963-2012《浓缩苹果汁》规定了“苹果应成熟、洁净、无落地果,腐烂率小于5%。”并对原料腐烂率检查制定了严格的抽样规则,以保证抽取样品具有代表性。规范的浓缩苹果汁加工工艺包括以下环节:原料收购-分选-清洗-破碎-压榨-粗滤-澄清-精滤-浓缩-杀菌-灌装-成品。原料在采摘、装卸、运输等环节,果实机械伤和腐烂不可避免。因此,质量安全控制和管理规范的果汁加工企业,在原料分选和清洗环节均进行严格控制,使原料腐烂率符合标准。“瞎果”门事件中,以原料收购环节存在的腐烂、落地果现象即判断“瞎果”被直接用于榨汁,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结论:
果汁加工企业采用“瞎果”榨汁事实依据不足,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建议:
加工企业应高度重视原料品质控制,制定严格的工艺操作规程保证产品品质。
10、地沟油变身食品原料,百余企业涉案
热点概况:
2013年10月9日,涉案金额6000万元,涉及117家大中型食品加工企业及个人粮油店的特大地沟油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该案是“两高”关于食品安全的司法解释出台后,开庭审理的第一起“地沟油”大案。经审理查明,江苏康润食品配料公司在知情的情况下,采用以废弃油料及各类肉制品加工废弃物等非食品原料生产的原料油生产加工为食用油,销售给四川省、重庆市、
北京市等地117个食用油、食品加工企业。康润公司是一家有着合法经营资质的正规食品企业。利用合法的身份,从事非法生产,并殃及多家食品企业,令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