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动态 >
中药企业遇“严冬”考验 中恒集团转型能否应对(2)
时间:2013-12-18 12:19  浏览次数:

“研发和技术成果的转化,需要产学研的结合。”中国医药企业协会会长于明德认为,做基础理论创新和研究,企业比不过科研院所;做产业化、应用创新,科研院所比不过企业。两者各有优势,一方的短板恰是另一方的强项,如果把优势结合起来,强强联合,就能产生好的效果。如果一个企业从头至尾都自己去做,就会分散精力,力不从心。

同时,于明德也指出,这种合作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他认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有很多差异要高度重视。“比如高速搅拌,人工控制滴加速度,在实验室里很容易实现,但放到大规模的生产中,就要涉及材料学、力学、工程设备等诸多问题。还有成本核算,实验里做的成本是20元,到了生产却算出40元。企业里的环保处理经费、职工保险经费、其他管理经费等等,是实验室里看不到的。这种情况司空见惯。”

于明德建议,企业和科研院所作为合作单位,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分工不同,但相互依存,要特别注意全过程的充分沟通。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也表示,中恒的创新发展路径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产学研的结合可以加强科研立项的市场需求,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但不足之处在于,相互间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需要双方进一步探索完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恒在产学研的道路上,实践的时间不长,对于如何规避从实验室到现实生产中存在的差异,如何在合作中建立互惠互利的共赢机制等等,尚无一套成熟的模式。

对于专家所指出的问题,许淑清坦言还没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但是,从目前来看,产学研对于中恒来说,应该算是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这样做的目的也无非是为了干好中药企业本份的事——做好药,为公众健康服务,我们只要咬定这个目标不放松,口碑和效益肯定是不招自来。


责任编辑:佳佳




上一篇:达能索赔陷僵局:企业间利益捆绑关系深或寻求和解   下一篇:河北冬季大型人才交流会21日举办 提供岗位2500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