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3月份以来余杭区共新设内资公司制企业858家,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到5亿元的6家,5亿元以上的2家,外资公司制企业7家,其中1亿元以上的1家。
改革激发的持续效应不断显现和释放,企业创设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从企业名称预核情况看,3月份,全省共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3.32万件,比2012年同期增加1.13万件,增幅达到51.2 %。
实行认缴制和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主要目的在于大幅度降低创业成本,鼓励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
记者发现,在改革实施中,也出现有的投资者责任意识欠缺,对改革理解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有的注册资本缴付期限明显超出自然人合理生命预期的出资期限。比如,绍兴有一家企业股东的出资期限为70年;富阳有一个70岁老人注册了一个50亿元的公司,还有个别企业多个股东发起设立注册资本仅为1元的公司,不从经营实现需要考虑,仅为吸引“眼球”或“尝鲜”。
“零首付不等于零责任。”裘东耀表示,零首付办公司也并非就不需要承担责任了,认缴制没有改变公司法关于“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承担责任”的相关规定,公司股东要对缴纳出资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建议公司股东在认缴出资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投资经营能力,不可盲目求大,公司有多大,责任就会有多大。
值得注意的是,放宽准入不等于放松监管。今后,行政执法机关将加大监管力度,严格审查企业年报,对于不报或弄虚作假的企业,将纳入“经营异常名录”重点监管,还将全面实施全国统一联网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失信企业将被纳入“黑名单”,一处违法将会处处受限。
信用监管保持市场健康
义乌市场经营面积达470万平方米,商位7万多个,工商监管干部仅40余名,繁重的监管任务与薄弱的监管力量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工商成了“市场消防员”,传统的监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实监管需求。
而商改之后,对市场主体登记的审批减少了,年检取消了,注册资本也不用拿出“真金白银”实缴了,会不会导致“空壳”、“皮包”主体的大量出现?社会对市场主体的监督会不会弱化?部门监管会不会出现“真空”和“盲区”?
2014年1月8日,义乌开通了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平台具备公示、查询、预警三大功能,只要登录公示平台,根据商事主体的字号、注册号等条件,就可查询商事主体登记、商事主体信用、商事主体经营异常名录、商事主体黑名单、商事主体年报、商事主体许可审批等六方面信息。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内,记者见到了一块市场经营户信用查询系统电子显示屏,用手指轻触屏幕,输入商位号,就能查询到对应这家企业的信用等级,还能对经营户的基本状况有所了解。
张晓刚介绍,商改催生大量主体后,义乌以信用监管为抓手,构建与放宽准入相适应的主体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管理三位一体商事主体严管体系,根据不同信用等级的商事主体分类实施监管,可以将政府有限的监管力量,投入到重点经营主体、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中,有效地解决了监管力量与监管需求不平衡的矛盾。
“将信用监管嵌入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效率大大提高。”省工商局企业监管处副处长林敏说,放宽市场主体准入的同时,还建设向全社会开放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倒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杭州万象城购物中心共有国内外商户205家,涉及的监管点位复杂多面,而负责工商监管的仅有一名责任区干部,自从建立万象城商户信用监管系统,再也不用为人少事多发愁了。
商户“百思买”突然停业,工商部门通过信用提示机制和数据共享,在第一时间调取掌握了商户的经营情况、企业租约、品牌备案和会员卡发放等相关信息,从而对充值卡退费及已销售产品的售后服务等事项进行指导,督促企业办理各项退款43.28万元,快速有效地化解了可能引发的群体性消费纠纷。
嘉兴平湖市也从信用监管中尝到了甜头。从2008年开始,平湖工商局探索构建基于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中小企业“健康体检”机制,有效防控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以及因非正常关闭引发的社会风险,已有数十家高风险企业经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实现了平稳退市,未出现不良社会影响,经评估约谈的企业未发生一起欠薪逃匿事件。
绍兴诸暨市工商局则积极优化信用生态环境,已成功创建店口五金机械行业、枫桥香榧行业为省级信用建设示范行业,并在国家AAAA级风景区探索编制景区信用指数,从信用量化角度反映诸暨市五泄风景区的健康状况和发展前景,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筑建区域经济诚信建设体系,提升景区及周围产业整体信用能力,保持市场健康发展。
■记者手记从管制向服务转型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被视为是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整体改革的多米诺骨牌,第一张牌的推动,会撬动和倒逼行政审批各个环节的改革。在基层一线的工商部门管理者身上,这种体会最为深刻。
过去,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倾向于“营业执照万能主义”,过度依赖于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登记状况来判断企业的经济状况,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无疑打破了这种传统的依赖路径,这对工商部门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年检改为年报后,一些职能部门无法再依托工商部门的年检审核设卡,而工商部门则将从重事前监管转向事中事后监管,监管责任更重了。
作为市场准入的第一道关口,工商部门只有通过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动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才能彻底激发民企发展动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