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辣椒种植基地。胡志刚 摄
如何从农业大市升级为农业强市,对遵义来说,这是一个老话题。
纵观遵义农业的发展之路,从2001年提出的“六个一百”到2006年实施的“七个一百”,从2010年制定的“8大产业”,再到当下正在全力推进的“853工程”及农民收入过万元工程,走在全省农业前列的遵义市,对这个话题的探索和实践其实一直都没有停息过,农业强市的“遵义梦”一直没有放弃过。
资源转化延长产业长度
金银花是一种生长在山旮旯里在农村司空见惯的植物,如今却成为绥阳当地农民群众的“宝贝”,成为引领当地农民奔小康的“致富花”。
这样的“蜕变”得从一个项目的引进说起。
金银花是绥阳的重要农业资源,但多年来一直局限于“种花卖花”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2012年4月,绥阳县引进吉帮金银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研究开发包含金银花茶、金银花药品、金银花日化用品和金银花饮料等在内的72个金银花产业发展投资项目,并投资20亿元建设和打造占地1000亩的全国第一家金银花科技产业园和全国最大的金银花精深加工基地。
如今,绥阳县金银花种植面积已突破11万亩,金银花年产量达2840吨,综合产值达6816万元,并被国家质检总局确认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延长产业链,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产业升级跨越,这是传统的“种花卖花”无法想象和比拟的。
近年来,遵义市结合“工业强省”主战略的深入推进,紧紧围绕茶叶、竹业、辣椒、高粱、商品蔬菜、中药材、畜牧业、干鲜果等农业8大产业和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招商,坚持把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农业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千方百计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除绥阳的金银花、湄潭茶叶外,像赤水的石斛和竹业、凤冈的茶叶、正安的茶叶、湄潭的大米、遵义县的辣椒、道真的中药材等都通过引入深加工企业,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跨越,实现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引领加速产业升级
“我们现在按照专家传授的种植技术进行种植,我一亩地的效益要赶上原来三亩地的收入。”在凤冈县进化镇现代烟草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大棚里,菜农周锡兵深有感触地说。他告诉记者,以前不知道什么是反季节蔬菜,总是按一年四季的节气种植,却都卖不到好价钱。今年夏天,该县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来给当地农民讲解大棚种植技术,让大家知道了什么时候、什么季节种什么瓜果、什么蔬菜、怎么种植效益更好。
在遵义县三岔镇红光村的蔬菜基地里,“种菜大王”王树庆告诉记者,他一亩地的纯收入没有低于3.5万元。他采用野生的茄子作根部,嫁接进口的西红柿品种,亩产1万公斤—1.5万公斤,比国产西红柿提高近3倍,同时又比其它提早40多天上市,从而抢占了市场先机,获得了最大的收益。
同样的一亩地,同样的种庄稼,过去村民种水稻一年下来除去成本无非几百上千元收入。而今,在王树庆的手里,简直天地两重天。
在农业大市遵义市,像王树庆这样尝到科技甜头、懂得市场好处的农民不在少数。
在科技的支撑下,国家级贫困县正安粮食生产实现连续三年丰收。即使在2013年特大旱灾的重挫下,仍新增水稻总产量286.84万公斤,新增玉米总产量342.63万公斤。同样是在科技的支撑下,同样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务川,已走出一条生态化养殖、优质化良繁、企业化带动、园区化布局的生态养羊产业路径。目前,全县山羊存栏从2006年的9.2万只,增加到目前的20万只。更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畜牧业协会专家近日在考察该县羊产业时,确定第十一届全国羊业发展大会于2014年9月在务川召开。
农业园区助推产业深度转型
截至2013年年底,遵义市19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累计完成总产值71.1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0.9亿元,初步形成95.28万亩较高标准的种植业基地。
“在家门口的现代农业园区打工真划算,既照顾了家人,还建设了自己的家园。”这是凤冈县田坝有机茶叶生产示范园区管护工陆恩常日前对记者的感言。现年40岁的陆恩常以前一直在外打工,田坝有机茶叶示范园区建起后回到家乡,把自己家里的20多亩土地流转给农业园区的一家“龙头企业”,并成了这家企业的茶园管护人员,他每年工资、土地流转费用和饲养家禽的收入在5万元以上。
目前,在凤冈县大山深处的田坝村及其周边,像陆恩常一样“加盟”田坝有机茶叶示范园区的“田间工人”已有4.12万人,而在全市19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将吸纳近68万农民当“田间工人”。
在杭瑞高速公路(遵义境)的另一头,前不久,集生产、加工、物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乐意蔬菜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在遵义县石板镇乐意村开工建设。据悉,该园区是全省30个重点现代农业园区中,唯一一个以蔬菜为主要产业、市长菜篮子为主导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唯一一个集市场物流、电子交易、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唯一一个将现代生产、精深加工、科技展示形成综合体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该县农牧局局长王健告诉记者,遵义县乐意蔬菜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是全省“5个100工程”的重点项目,公司投资和县级配套投入总计15亿元以上,发展规模12000亩,生产示范区面积5万亩,辐射带动区20万亩,是遵义市蔬菜保供基地。
毋庸置疑,通过“六个一百”、“七个一百”、“8大产业”、“853工程”等一系列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多年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遵义市已奠定农业大市的地位。但随着该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八大产业”规模的基本形成,遵义的农业已来到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即如何找到一个突破口或者平台,推进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升级,让农业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疑是当下遵义农业正在思考和谋划的一个课题。全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实施和推进,无疑是遵义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的机遇。 秦波 本报记者 王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