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瘦肉精、黄金大米……一个个影响到大家生命健康的词汇被世人铭记,于是“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了近年来政府绕不过的热点话题。
出台法律法规、严格监管、处罚问责等一系列措施开始生效,但不免或有“漏网之鱼”。近日,刚怀孕的郑州市民张女士也遇到了“窝心事”——奶粉质量问题。
郑州孕妇遭遇“变质”奶粉
昨(3日)天,家住郑州市丰庆路北段的张女士向记者反映说,去年五一期间她买了几盒伊利孕妇奶粉,之后就一直在喝,但是在2013年11月份时,她新打开一盒后却突然发现袋子里的奶粉“变样”了,奶粉中不但有颗粒状的异物,而且不易溶解,放置后竟然还有分层沉淀现象出现,喝完奶粉后,还出现了呕吐和拉肚子的现象。
记者在张女士提供的奶粉外包装上可清楚的看到,“批号:56151111F;保质期至:20150124;生产日期:20130124;生产厂家: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据张女士介绍,当时,她喝这袋奶粉的时,已怀孕两个多月,没想到喝后当天开始呕吐和拉肚子,就赶紧到附近医院做检查。医生告诉她没有发现中毒症状,但是否对胎儿有影响当时查不出来,只有到做围产保健的时候才能查出来。“但真到那时检查出来就为时已晚了”。
厂家欲拿1万元现金封口
刚刚当上准妈妈的张女士,原本应该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没想到竟遭遇到如此“窝心事”。
满是担心的张女士赶紧给伊利官方客服4008001111打电话,没想到厂家和经销商百般推托,迟迟不给张女士说法。
张女士还亲自到伊利集团郑州分公司进行投诉,工作人员却始终没给张女士做出正式合理的解释和说法,无奈的张女士开始向媒体投诉她的遭遇。
不久,令张女士气愤的是,2014年2月底,两位自称是伊利集团郑州分公司的工作人员杨女士和陈先生,竟提出要补偿给张女士1万元现金,并要求张女士“不要再提此事”。
张女士告诉记者,面对如此漠视消费者健康的企业,她已经咨询了律师,准备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态度,决定品质。每一个细节,实践健康承诺。”这是伊利集团的企业文化。而在真正面对现实,伊利又是如何践行的呢?本网将继续关注。
手记: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食品安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尽管已经过去了五年多,但三聚氰胺事件的“后遗症”依然没有完全消除。在那次危机冲击下,国产奶粉一片愁云惨雾,纷纷陷入信任“冰点”,成为食品行业的痛中之痛。
奶粉安全的漏洞和消费者信心的缺失,不仅对国内乳制品行业造成沉重打击,也伤及到了国家形象。
痛定思痛。祭出“最严”利剑,捍卫“舌尖上的安全”是近期食品安全领域的政策导向。有过得硬的品质、有动真格的监管、有看得见的变化,消费者的信心就会逐渐提振起来,国产奶粉也将以诚信和努力赢得市场的肯定。
儿童关系未来,给准妈妈和孩子们一罐优质安全放心的奶粉,是国产乳业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也是社会应有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