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糖业 >
市场化促糖市格局重建
时间:2014-01-20 09:02  浏览次数:

  上周,白糖期货主力合约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低点。与此同时,曾被发改委查处的广西大糖厂囤糖提价的现象也不见了踪影。面对越发市场化格局以及严峻的供需形势,“大糖厂价格联盟”分崩离析,行业高利润一去不复返。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糖料——甘蔗的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产糖省份,年产糖量占全国总产量60%以上。广西糖厂的定价一度是国内糖价的风向标。主产区的大糖厂利用组建的联合体来控制价格和销售,2011年糖厂利润一度达到1500元/吨。然而从2011年开始,广西大糖厂对于价格的控制越来越弱,糖价从最高的7600元/吨一路下跌至4500元/吨,许多糖厂由盈转亏,那么是谁动了大糖厂的“奶酪”?

  原料控制的丢失

  广西糖厂对制糖原料的控制是确立定价优势的根本原因之一。Wind资讯显示,2007年至2012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101.24万公顷上升至112.8万公顷。种植面积及产量一度占到全国的60%以上。通过控制甘蔗收购价,广西糖厂一直牢牢占据着国内制糖业的头把交椅。

  但2012年之后糖价的连续下跌以及甘蔗种植成本不断上升,令广西甘蔗种植面积明显下滑。据统计,2013/2014榨季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仅有100万公顷。

  目前广西农民种蔗每亩收益仅有160元左右,这给了其他农作物挤占蔗田的机会。此外,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房地产建设用地的增加也令甘蔗种植面积持续减少。

  由于糖价低迷,糖厂利润下滑明显,甘蔗收购价也随之下调,2013/2014榨季广西普通糖料蔗收购价定为440元/吨,较之前一年度下降了35元/吨。收购价的下调进一步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持续萎缩,大糖厂们也渐渐失去原料控制的优势。

  进口糖打破垄断格局

  过去几年,我国糖供应一直略小于需求,约有200万吨缺口,主要通过进口来平衡。在国内高价收储机制以及大制糖企业联盟存在的背景下,国内现货糖价一直居高不下。由于国内甘蔗产量下降,国内糖产量下滑,而与此同时国际糖价大幅下跌,巨大的国内外价差以及不断扩大的供需缺口令进口糖增长迅猛。

  由于巴西等主产国丰产从而导致国际原糖市场供应严重过剩,国际糖价不断下滑。美国原糖从2011年的最高点32.64美分/磅一路下跌至15美分/磅附近,价格“腰斩”。粗略计算,国内外价差一度超过了1500元/吨,这使得进口食糖有着非常丰厚的利润。

  目前我国食糖进口实行进口配额制,商务部规定2013年食糖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194.5万吨。但据海关统计,2012/2013制糖期我国进口食糖已达366.13万吨,配额外进口食糖明显增加,2013年9月中国食糖进口量还创下月度新高。

  由于配额70%是给国营大糖厂,一些小糖厂为了生存不得不铤而走险,从国外走私糖再运回国内。有业内人士预计,2013年累加走私糖的规模,国内进口糖总量将超过500万吨,已经超过了总需求的三分之一。进口低价糖的快速增长令国内糖价压力陡增,大糖厂价格联盟很难通过“串联”再将价格托住。

  除了价格垄断格局被打破,在2013年国内糖生产地域格局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以往我国糖供应以南方糖为主,广西、云南的糖供应量占据了国内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但在进口原糖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北方地区一些以进口原糖为加工原料的糖企开始崛起。由于进口原糖价格较低,再加上运费等因素的影响,南方大糖厂在长江以北的市场定价权被明显削弱。

  高价收储难再现

  2011/2012榨季和2012/2013榨季国内均启动了收储政策,基本的特征是量少价高。以2013年5月24日国储2012/2013年度第二次收储为例,规模仅30万吨,其基础价却高达每吨6100元。尽管国储希望利用高价收储来“引导”市场,但整体供应过剩的形势却没有因此而大幅改观,未能阻挡糖价的跌跌不休。

  当前国家及地方储备糖数量在600万吨左右,之前高价收储糖导致每吨亏损近2000元,财政压力巨大,因此新榨季国储再次开启收储的可能性非常小。

  此外,财政部近期宣布将对棉花、大豆实行直补方案,虽然细节并未透露,但收抛储政策将逐渐被直补替代的趋势已为市场所认可。业内人士预计,在2014/2015榨季,出台甘蔗直补政策来取代糖市收抛储政策的可能性极大,届时糖市会更加市场化

  市场化拿走“奶酪”

  自2011年春节后,国内期现货市场的糖价就进入了漫长的下跌通道。目前糖价已接近了国产糖的生产成本价,部分糖厂开始亏损,国产糖尤其是南方糖在全国市场中的份额被快速挤占。

  有数据显示,2014 年全球甘蔗糖产量将继续增长,不过需求增长依然稳定,供给过剩的格局难以改变。

  国内方面,2013/2014年度国内食糖供给量增加是大概率事件,但国内种植面积的缩减限制了过剩增幅。与此同时,直补政策临近,高价收储将逐渐成为历史。 种种因素表明,2014年糖价同样将面临较大压力,糖企的日子依然难过。

  可以说,正是市场化的进程拿走了以往具有垄断优势的大糖厂的“奶酪”,国内糖市的格局也将由此被重建。




上一篇:南宁出炉工业发展蓝图 5年内工业增加值冲2000亿   下一篇:自治区人大代表姚喜心接受新华社专访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