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媒体该如何关注食品安全?
时间:2014-01-15 10:30  浏览次数:

镉大米、新西兰奶粉“肉毒杆菌污染”、方便面被曝含重金属……过去的一年,食品安全问题仍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9日举办的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食品安全专家们对2013年的食品安全热点事件进行了科学解读。

关注源头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长孟素荷介绍,该学会分析了近3年的36个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发现舆情的关注点正逐渐深入到中国食品安全的本源,即源头上的原料安全。民以食为天,而食以原料为本。原料不安全,食品不可能安全。

孟素荷说,与前几年对方便食品、非法添加剂和生产过程控制的关注不同,2013年的食品安全舆情主要集中于原料污染和恶意造假,如新西兰奶粉被检出双氰胺、镉大米、肯德基冰块细菌数量超标、掺假羊肉等事件。

她认为,关注重点的转移,显示出社会各方逐渐形成“由危机应对到风险预防”的认知过程。公众对原料安全的关注,清晰地勾勒出了向食品产业链前端延伸的溯源轨迹。这与中央2013年对“食品安全的关键在源头”的判断相吻合,也与食品安全的着力点相衔接。

而且,食品安全并非只在中国是热点。孟素荷指出,原料、水源等食品污染、恶意造假等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欧美国家在过去一年中也发生了诸多食品安全事件,如欧洲“挂牛头卖马肉”、巴西原料奶掺假、法国桶装水检出杀虫剂残留等。

标准之“重”

与往年一样,食品安全标准问题仍是热点之一。孟素荷介绍,过去3年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中,对标准的争论和质疑占17%。

食品安全标准大多是一种限量的规定。公众可以质疑定量的“多少”,但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中,却忽视了量,而直接定性“有害”,如重金属问题。

2013年11月,“方便面被曝含重金属”的报道甫一出现,很多网友惊呼“再也不吃方便面”,认为含重金属的方便面肯定不健康。

事实上,作为一种自然成分,金属元素天然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各种动物、植物中,人体内就天然地存在着铅、砷、铜等方便面中所检测到的重金属。“在食品中检测出微量金属成分属于正常现象,并不能说明该食品就存在安全问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刘兆平说。

而且,我国对食品中的重金属限量有明确规定,如总砷和铅在酱包中的限量分别为0.5 ppm和1.0 ppm。台湾和内地方便面酱包中检出的重金属含量,都低于我国限量标准。

诚然,公众的过于担忧有其缘由,毕竟他们对这些由众多数字构成的安全标准了解有限。但是,标准总归有定量和定性之分,不应一见“量”便定“性”,而要更加关注标准之“重”。

个别误导

另一个需引起重视的是,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媒体在食品安全的报道中多次出现误导现象。

2013年7月,一篇“3家国产品牌奶粉被曝含反式脂肪酸,可诱发心血管病”的报道,引发广大关注。然而,这是一篇错误报道。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李宁指出,一些媒体在报道和转载该消息之前,并未科学地分析和认识反式脂肪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有两个来源,即天然食物和人为添加。我国《婴儿配方食品》标准规定,不可人为添加,但自然带入是可以的,不过有最高限量规定,即不得超过总脂肪酸的3%。

“此次媒体报道中的3款国产婴儿配方奶粉中检出的反式脂肪酸是天然带入的,不是人为添加的,符合我国相关标准。”李宁说,媒体一见反式脂肪酸,就武断认为人为添加,且冠以耸人听闻的标题,“有严重误导作用,政府和社会都欢迎媒体监督,但坚决反对这种无端的误导行为”。

与此相似的还有“瞎果门”事件。有媒体以“果汁是如何炼成”为题报道说,多家果汁企业从果农处收购腐烂变质或未成熟之前就掉落的水果(即瞎果)用以榨取果汁。事后被证明也是一篇错误报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认为,媒体的错误报道对大众健康带来的风险远远大于食品安全问题本身。信息的不对称、食品科学知识的匮乏是造成媒体误导的重要原因。媒体在食品安全事件的认知和报道中,应消除真空地带,加大与科技界的交流。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科学地推广食品安全教育。(记者 陈海波)




上一篇:代表委员共议“未成年人安全保障”:未成年人面临潜在安全风险   下一篇:我市行政审批“松绑瘦身”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