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才能吃得安全,吃得舒心?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们聚焦于此,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对校园周边“小餐桌”实施分类监管,设置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和小餐饮生产经营的集中区……
关键词:小餐桌
对“小餐桌”实施分类监管
“‘小餐桌’处于法律法规监管盲区,大部分不符合餐饮服务企业发证条件,且卫生状况堪忧,消防安全隐患突出。”忽伟平代表说,很多“小餐桌”都深藏于巷子或老居民区深处,消防隐患突出。
如何治理?忽伟平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建议,合肥尽快出台监管“小餐桌”的地方法规,明确行业标准、准入条件、监管责任、监管措施、处罚条款等,明确责任主体。
同时,对“小餐桌”实施分类监管。对于符合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小餐桌”,由卫生(食药监)部门发放许可证,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纳入日常监管。对于不符合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小餐桌”,卫生(食药监)部门要进行指导,促进其符合办证条件并发放许可证。对实在达不到发证条件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劝阻学生到这些“小餐桌”就餐。对于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隐患和消防安全隐患的“小餐桌”,由乡镇政府或社居委牵头各监管部门采取联合执法,予以取缔。
此外,他建议,通过街道办、居委会有组织地开办连锁“小饭桌”或加盟连锁管理,食材统一配送,从源头上杜绝“地沟油”、“烂菜叶”等,严格执行卫生许可、水质标准、房舍安全标准、人员卫生标准准入制度。
关键词:小摊贩
设立小餐饮生产经营集中区
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管,涉及卫生、农业行政、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多个部门。目前,存在监管交叉的现象。
对此,人大代表孔令刚建议,建立新的全链条食品监管模式,打破食品安全监管“分段治水”格局,锁定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减少监管部门,减少中间环节,增加一线力量。
此外,他建议,探索由政府出资,建设、改造适宜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和小餐饮生产经营的集中场所、街区,建设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为其改善生产经营创造条件。设立允许食品摊贩经营的临时区域(点)和固定时段,既方便市民又有利于监管。
关键词:早餐
建议主食产业化发展
作为“第一餐”,早餐如何吃得安全、放心是每个人都关心的事儿。人大代表徐道福告诉记者,我国的主食是低温蒸煮,用水作介质,在节能、安全、营养方面更具有优越性。大力发展主食产业化,促进早餐工程发展很有必要。
“可以通过招商引资、企业重组、扩建新建等方式,加强项目建设,培育形成一批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米制品、面制品、杂粮制品、米乳制品等主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徐道福说道。
同时,引导上下游产品的配套衔接,尤其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在城市建立加工基地和产品配送中心,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努力创建省级主食产业化示范市,命名一批市级主食产业化示范企业。
在流通方式上,他建议,整合粮食行业资源,引导主食生产企业与全市“放心粮油店”、军粮供应站、粮油应急供应点等对接。并且,通过直供直销、电子商务等,推进主食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形成覆盖城乡、经营多样、服务规范的主食销售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