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铺张浪费由明转暗
建议:制定地方性法规以约束
【声音】自古以来“由俭入奢易”而“由奢入俭难”,厉行勤俭节约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公开的大吃大喝少了,但由明转暗的公款消费依然存在;表面的铺张挥霍少了,但潜在的“花公款不心疼”的习惯依然如故;短期的浪费现象少了,但长期形成的“讲排场、比阔气”的风气依然暗涌。一些本不起眼的单位小招待所和私人会所,其外部虽依然如故但内部摇身一变而成为高档豪华消费场所,有的地方甚至将设有豪华包厢的KTV开进了党校院内。
【建议】为严厉禁止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的问题,蔡根泉委员提出,应将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纳入刑事处罚,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向全国人大提出修订《刑法》的建议,在刑法中设立“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罪”或者“浪费公帑罪”,将“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纳入刑事处罚的范畴,细化量刑标准、加大惩处力度,重点打击公款私用、变相乱用、虚假公务消费等显属犯罪的行为。鉴于一般修法建议从动议成为法条所需时日很长而惩治挥霍浪费迫在眉睫,特建议省人大以国家相关法律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依据,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规,以规制公款消费,为处罚公款私用、变相乱用、虚假公务消费等行为提供具体的法规依据。
同时,建议省、市政府制定专项规章,对各级政府的专职或兼职接待机构的编制、职能、接待范围及标准、接待经费预算管理、违规处罚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并将接待经费作为行政成本纳入政绩考核。(吕霞)
问题: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建议:将兰州作为我省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声音】我省已具备会展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是城市区位优势与自然环境优势是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省会展经济主要是依托省会兰州中心城市的发展,作为我省会展经济发展的基本平台。兰州市的产业发展已经达到了辐射全省和周边省区的水平,基本构成会展城市的基本要素。随着区域产业基础的不断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的放大,兰州将越容易吸引参展企业和客户。
同时,经过多年发展,我省会展业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会展业水平和综合效益得到稳步提升。特别是以兰洽会为品牌的会展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
【建议】杨利亚委员建议,我省及省会兰州应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国际港务区报批建设。鼓励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兰州市承揽铁路、桥梁、房屋建筑、水电、探矿等海外承包工程的传统优势,鼓励外经企业“走出去”,重点开拓中亚、西亚、中东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市场。应将兰州作为我省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战略平台。兰州市区域辐射作用明显,具有发展会展经济的市场聚集条件和物流条件。应充分发挥我省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灿烂的历史文化、绚丽的民族文化等的作用,发展会展经济的资源基础;充分发挥我省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新能源基地、高原特色农业基地等新兴产业的作用,发展会展经济的坚实的产业基础。(吕霞李明娟)
问题:治堵收效不大
建议:减少部分线路公交车数量
【声音】虽然政府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但收效不大,甚至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造成资源巨大浪费。部分公交线路车辆过多,很多公交车只有在上、下班高峰期乘客略多一些,平常乘客稀少,出现空座空位的情况司空见惯,而且比率很高。还经常出现强行占道,强行抢道,强超强会,不按规定道路行驶,车辆并行,站点长时间集中停放等问题。
【建议】朱全祖委员建议,应对公交车实行计划管理。建议相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减少部分线路的公交车数量,使各线路公交车满负荷工作,从而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公交车的运输效率;减少废气、尾气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缓解交通拥堵,避免频发堵车问题,提高出行效率和质量。应加强对出租车的管理,避免不按交通法规行驶。应加快道路修建速度,提高现有道路的质量等级,大幅度提高车辆通过能力。(吕霞李明娟)
问题:“一人菜馆”存在安全隐患
建议:取缔居民住宅楼内经营的私房菜馆
【声音】据调查,私房菜大都是无牌无证非法经营,通常都是“一人菜馆”,即客服、采购员、厨师、老板全是一人担任。因为没有实体店面,省下了昂贵的房租以及诸多费用。家庭小作坊私房菜虽热销,但由于缺乏实体店,生产限于家庭,并多隐藏在住宅小区,利用QQ订餐,方式隐蔽,也没有办理餐饮、工商许可登记,做菜的厨师也无健康证,无从得知这些食品是在什么条件下生产的,原材料的安全程度是否过关。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消费者举证存在很大难度。加之私房菜馆多设在居民楼内,改变房屋使用性质,存在火灾及其他安全隐患。
【建议】赵鲁平委员建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私房菜馆专项整治活动。活动由各级政府负总责,组成由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相关单位参与的联合执法检查组开展专项整治。通过专项整治活动,取缔居民住宅楼内经营的私房菜馆,保障辖区居民居住环境及食品安全,保护广大餐饮服务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餐饮服务业健康发展。 (吕霞)
问题:“缺资金”“低效益”困扰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建议:叠加小微文化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声音】去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其总体方案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把甘肃省打造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从总体上看,我省小微文化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缺陷比较突出,“缺资金”、“低效益”一直困扰着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当前,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受经济环境、人文环境、人才环境、政策环境的制约,大型文化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动力和愿望都不是十分强烈,依靠引进外来“凤凰”带动我省文化产业跃升的想法落实起来难度较大。我省必须采取实际措施,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走数量取胜之路,形成量变到质变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