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体系:
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
全面推进“平安龙江”建设,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和开通免费信访邮政,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分别建立100个城市示范社区和农村示范社区。
人居环境:
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5.44万套
投资300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5.44万套,竣工16.45万套。投资180亿元,改造农村泥草(危)房22万户,其中恢复重建水灾损毁房屋23052户。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500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四煤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加快推进“三供三治”工程建设,计划投资141亿元,开复工项目338个。继续推进中心城市集中供热和老旧供热管网改造。新建供水厂10座,升级改造供水厂20座,开工建设鸡西、七台河城市供水水源引水工程。续建和新开工38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县以上城市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建设项目累计开工率达到65%,累计建成率达到45%。推进兴凯湖良好湖泊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及相关规划实施。解决好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大投入治理雾霾,拆除并网分散供热小锅炉900台,淘汰城市黄标车5万辆,治理秸秆焚烧、扬尘等对大气的污染。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建设高标准中心村200个。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村屯绿化,实施连片整治项目210个。
公共安全:整治地下营业场所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特别是地下营业场所等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小煤矿整合要以单井安全达标为根本标准,不允许简单拼凑产能整合。
改革
报告提出,今年我省围绕实施“五大规划”抓好改革。“五大规划”包括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黑龙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等“五个国家级战略规划”。
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
全省农民合作社
总数突破5万个
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重点推进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发展股份合作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全省农民合作社总数突破5万个。
推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全省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500万亩。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试点。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推进农村信用社转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推动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形成机制创新。利用有关交易平台,开展农产品即期交易,探索开展中远期合约交易。推动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发展订单农业。开展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
调整所有制结构
组建国有资本
投资控股公司
实施新一轮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将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整合省级国有资产,组建国有资本投资控股公司。推动党政机关与所办企业脱钩,加强国有资产集中监管。加快驻我省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完成龙煤集团负担的四煤城“三供”等办社会职能移交工作。
沿边开发开放机制
争取设立
哈尔滨综合保税区
以实施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为牵动,推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由核准制向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转变,对外投资由核准制向备案制转变。深化区域通关业务改革,推动通关便利化服务,放大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功能,争取设立哈尔滨综合保税区,推动绥芬河市卢布使用试点,争取俄罗斯在哈尔滨设立领事机构,争取设立中俄自由贸易区。构建军政结合的管边、安边、护边体系,为推进开放提供安全保障和便利条件。
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
统一市场准入制度
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由省里统一组织,对城市集中供热新增热源项目市场化建设进行公开招投标。对供气、给排水、垃圾污水处理、城市交通等凡是有现金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利用BOT、BT、特许经营等市场化路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城市建设一级开发后的二级项目转让,实行公开向投资者披露信息、招投标等市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