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任山葳
1月8日,最高法发布了《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支持知假买假行为后,民间打假再次进入“兴奋模式”。
春节前夕,正值打假人士最活跃的时期。昨天,记者采访了部分职业打假人士和超市卖场,发现对新法,两者正陷入截然不同的情绪中。
打假者振奋
职业打假月均可挣6000元
32岁的石贾(化名)是安徽人,在宁波多年,以前做点小生意,5年前进入宁波的职业打假圈。
他不喜欢被人称呼为“职业打假人”,更乐意接受“自愿维权者”这样的称呼。他和搭档打假的领域集中在超市、卖场等大型零售企业。
打假靠的是好眼力。在普通消费者看来平凡无奇的产品包装和价格标签上,大有文章可做。
“比如食品,我们一般四看,一看有没有QS生产许可证,二看过没过保质期,三看配料表和成分表里面有没有添加违法违禁物,四看包装有没有虚假宣传。”石贾说。
“当然不能在一排货架前,拿着每一件商品包装翻来覆去地看,停留太久容易引起卖场注意。我们一般是,站在货架边,一眼扫过去,哪些食品可能有问题,心里就大致有个数,然后才拿起疑似商品,仔细查看。”
说得很轻巧,但要做到这样的程度,打假人需要对国家的食品药品管理条例、违禁违法物质种类熟记于心。发现食品有问题后,他们首先会跟商家协商,如果协商无果,才投诉到工商部门。
虽然《食品安全法》规定了商品价款10倍的惩罚性赔偿,但事实上能拿到这个赔偿额的很少,“主要是因为,要证明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主观故意太难”,最终的索赔一般在2~3倍,或是5~6倍之间,石贾最高的一笔索赔曾拿到了1万多元。
每年春节前后、8月份都是打假的高峰期,大家主要瞄准保健品等高档礼品。石贾说,他这几个月平均每月可挣6000元左右,而平常大概在三四千元。
打假人被超市列入黑名单
石贾并不否认他打假是为了谋取利益,“但我们对规范市场行为,警醒不法商家也是有促进作用的”。最让石贾津津乐道的是,因为他一人的打假行为,联丰一家沃尔玛超市一年内下架和整改了一二十种商品。
打假获利丰厚,伴随的风险亦高。之前各地因为敲诈勒索罪入刑的职业打假人不在少数。“我们就像在走一座独木桥,一边是法律的利剑,一边是人身安全。”
石贾说,因为有段时间频繁在一家外资超市打假,他上了超市的黑名单。那时只要他一走进这家超市,身后就一直有人盯着,给他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不论他买什么,走到哪条结账窗口,哪个窗口就关闭。
超市经理给出的理由是:“你拿的东西有问题,我们不卖了。”他认为这是消费歧视,反复和对方交涉后,对方终于同意他买,但跟他约法三章:“一定要买可以,但买了之后不能投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