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春节长假过后乳业巨头频现资本市场
时间:2014-02-17 15:30  浏览次数: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通过对2014年2月9日至2月14日食品行业舆情的监测发现,马年春节假期之后的第一周,在2013年末、2014年初的政策刺激下,乳业表现非常活跃,蒙牛、光明等巨头陆续在资本市场发力。

  有关假日消费的盘点成为节后首周的另一个热点话题,白酒业、餐饮业的高端品牌在这一时段的市场表现成为媒体报道最多的选题。

  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逐步加大的大环境下,国产品牌未出现热点负面事件,但在华迅速扩张的美国快餐品牌却因美国食品安全问题而影响了其在华声誉。

  国办发"纲要" 继续加大食安监管力度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媒体解读称中央精神继续趋向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纲要"指出,食物生产量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面提升食物质量,优化品种结构,稳步增强食物供给能力。到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5.5亿吨以上,油料、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等生产稳定发展。

  "纲要"要求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物安全监管制度,健全各类食物标准,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规范食物生产、加工和销售行为。

  有媒体在解读这份"纲要"时称,构建标准健全、体系完备、监管到位的食物质量保障体系则是其中的主要任务。地方政府的监管责任也将得到强化,"纲要"中提出,要强化地方人民政府的食物安全责任,全面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纲要"中还要求推进食物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加大对失信企业惩处力度,增强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加强食物安全信息共享与公共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应急处置,强化舆论监督和引导。

  食物与营养的立法工作也有望得到推进。

  乳业巨头 节后资本运作频繁

  春节过后,内地乳业巨头光明、蒙牛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引发全媒体关注。

  12日,蒙牛乳业与法国达能在港联合宣布,双方已签署认购协议,蒙牛将向达能定向增发相当于其总股本6.6%的股份,交易涉及资金总量约51.53亿港元。

  配售结束后,达能持有的蒙牛股本将由之前的4.0%增至经扩大后股本的9.9%。

  至此,中粮集团、达能及爱氏晨曦将成为蒙牛三大股东,三方已同意重组股权,合计31.5%的股权将由合资公司中粮乳业投资持有,代表三方股东的共同利益。

  达能高层表示,达能通过增持蒙牛的股权及加强合作,把握中国低温乳制品市场的巨大潜力。

  蒙牛总裁孙伊萍称,凭借三个战略股东的各自优势,蒙牛将把握好未来机会,加快成为全球性乳制品企业。

  资料显示,这是中粮、蒙牛与达能近一年内在股权方面的再次合作。去年5月,中粮和达能成立合资公司,达能通过该公司持有蒙牛乳业约4%的股份。此次增持蒙牛,说明达能充分看好蒙牛的未来。

  与此同时,内地另一家乳业巨头光明乳业的国际化步伐也在提速。就在传出光明食品洽谈并购以色列乳企后,光明乳业又宣布引进了亚太知名私募投资基金RRJ Capital作为战略投资者。

  公告显示,光明子公司荷斯坦牧业已与RRJ商订原则性框架协议。RRJ将以现金方式向荷斯坦牧业增资15.25亿人民币。增资完成后,荷斯坦牧业将变更为中外合资公司,光明乳业将持有合资公司55%的股权,RRJ将持有合资公司45%的股权。

  光明乳业方面称,将以荷斯坦牧业为平台,整合公司现有的全部奶牛场及其他牧场相关业务以及全部在建和计划建设的奶牛场。

  媒体对于春节过后内地乳业的多次大动作非常关注。

  舆论认为,《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等中央政策对于乳业的推动作用明显,

  早先多家媒体都曾预测,2014年将是乳制品行业重组的大年,这一过程或将持续至2015年。

  国内大型奶企加速对奶源地和中小企业的争夺,此外,单独二胎政策在各省市的渐次落地,也让外资更加看好内地市场。

  北美发泡剂风波 内地迅速发酵

  源发自美国的发泡剂风波继续在内地蔓延,多家美国餐饮机构受到质疑。我国食品标准再成舆论热议话题。

  针对赛百味被曝在北美地区使用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事件,星巴克中国相关负责人承认,星巴克糕点制品中含有该成分,但用量符合内地规定。麦当劳称未在中国使用该发泡剂,肯德基则表示正在核实。

  目前,欧盟与澳大利亚均禁止使用该化学物质,我国允许其成为食品添加剂,但有使用量限制。

  媒体调查的反馈信息表明,受到发泡剂风波影响,几家美式餐饮机构在内地的口碑及声誉均受到一定影响。

  针对近日在美国密集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人民日报》以《美国食品安全打折扣》为题进行报道,报道中提到,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美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不明确,不仅让食品安全监管的成效打折扣,也未免让一些消费者感觉提心吊胆。

  美国食品安全问题映射到内地的现实问题其实有一定可参照性,即对食品标准的制定、梳理、统一等相关工作的深入执行。

  针对内地媒体对此事的反应,新华网撰文指出,"偶氮甲酰胺"本是合法食品添加剂,却被指责为"面包中含鞋底原料",各大品牌无辜"躺枪"。

  文章设问,人们缘何谈"添"色变?谁来缓解公众对舌尖安全的焦虑感?科学、理性地看待食品安全问题,让正确的声音传播得更远,需要的是政府、学者、媒体等各方的努力。

  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上,近年来爆发了很多食品安全负面事件。企业被动,消费者担心,大都与此有关。

  2014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人士曾表示,内地已经基本完成食品标准清理工作,并构建了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包括约1000项标准的各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

  当时该人士称,将在年内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并在年底前完成50%以上整合工作任务,到2015年底,完成对各类食品标准中涉及安全内容的整合工作,基本解决现行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

  高端白酒、餐饮业 节后未见回暖

  据《证券时报》等主流财经媒体报道,受中央新政影响,马年春节前后,我国多地高端白酒销售状况与去年相比量价齐跌。

  商务部的监测信息显示, 高档礼品春节销售明显下滑。其中,福州多家商场的高档礼品酒销量同比下降70%左右,洛阳一些零售企业的高端烟酒销量同比下降近四成。




上一篇:聪尔壮:为中国宝宝“私人定制”   下一篇:巧克力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 厂家: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 新华网上海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