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使中国的公共行政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也让传统的行政面临多重压力和挑战。
首先,公民对行政知情和参与的权利意识凸显,对于行政机构和行政工作者公正、关怀、善治与精细化服务的诉求和期待不断上升,而行政领域的信息透明度仍然不高,许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发展与福祉的问题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解决。公众美好的愿望和心理期待与现实中的失望与不满形成了反差,导致负面情绪聚集扩散。这些问题亟待疏导解决。
其次,当代行政的系统性与交互性不断增强,而现实中“自上而下”的单向式行政模式难以满足新形势与复杂环境下社会治理科学性与精细化的需要。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结构简单,行政管理的内容、职能和任务相对有限。而当今时代是一个高度开放、广泛联系、相互交叉的社会,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行政的系统性和交互性不断增强。要做好当今的公共行政,就必须要克服传统行政中观念保守、信息封闭、职能单一、界限森严、单线操作、单向运行、缺乏系统与合作的弊端,学会在全面了解社会问题和公众诉求的前提下“跳出庐山看庐山”,高度重视和加强当今行政的系统性与交互性问题的研究。在消除部门壁垒的同时对那些跨地区、跨领域、跨部门、跨行政边界的系统性与交互性问题进行综合梳理和制度性治理,实现公共行政与社会管理的创新。
第三,公民对行政决策的质量要求不断上升,而现实中的一些行政决策水平不高,行政绩效不够理想。随着行政领域交互性与复杂性的增强,一个行政决策往往要涉及多个部门、行业和领域,其关联性影响不断凸显。在此背景下,做出科学合理又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行政决策的难度在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公共政策,例如最新交通法规对于闯黄灯处罚规定出台一周后的妥协修改;对于节假日取消道路收费后果考虑不周,致使无数车辆拥挤阻塞交通;第二套购房征收20%税收的规定出台后忽视了不同的情况,未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实施细则,诸如此类都是行政决策质量有待改进和提高的例证。
第四,新兴领域不断涌现使现有的行政监管盲区扩大,而目前的行政资源、技术手段和制度保障严重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对新兴领域、新兴行业和新出现问题的战略规划和制度应变能力不足,容易形成行政监管的盲区,引发新的行政管理问题。例如,互联网及新媒体的管理、食品安全管理、产品质量监管、安全生产管理、医疗卫生监管、环境污染防控、流动人口管理、学校安全、社会心理问题防治以及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等都属于新兴领域。这些新问题涉及众多的社会领域和行政部门,属于职能交叉和跨区域的复合性问题,任何一个单一的行政部门或机构都无法独自面对或解决。这些真空地带与监管盲区恰好就是引起群众不满、引发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敏感地带。
最后,科学的行政体制机制尚未健全,行政转型的压力和挑战不断增大。现实中不断涌现的众多公共问题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突出,亟待更优的行政领导、行政管理和行政决策来解决和完善。但传统行政思维和观念的阻力影响很大,在更为科学、合理、系统与精细化的行政体制机制建立与完善之前,我国行政转型的压力与挑战还将不断加剧,亟待通过系统的改革创新加以改变。
面对我国公共行政领域的严峻形势、复杂矛盾和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在广大公民要求政务公开、评议参与行政决策、期望提高行政质量和水平的大趋势面前,除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新时代的行政文化,完善行政管理制度,提高行政质量和绩效之外,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随着行政环境的日趋复杂,中国公共行政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日益呈现交互性与结构性的特征。这些问题已经无法用过去那种传统、局部和粗放的治理模式来解决,必须要建立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系统性行政制度,通过改革创新加以改变。不仅要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还要用新的文化与制度加以完善和替代。要实现创新的目标不仅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更要具备足够的胆识、勇气和智慧。(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