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区的李家洼子村是远近闻名的粉条村,村里出产的粉条是纯手工工艺制作的,这种工艺是村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在记者前往这个村进行探访的时候,红薯粉条专业合作社大院里只剩下了几位老人和两位中年男子,其中一位中年男子就是合作社的负责人李省,而今年40岁的李省,是该村掌握这项手工工艺的人中年龄最小的村民,他看到村里能掌握这项工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担心这项传承了近两百年的工艺,虽已被列入了黄岛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依然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失传,为了推广和传承这项工艺,李省可谓竭尽全力,四处奔走……
1 远近闻名的粉条村,粉条一做出来就卖出大半
2月19日上午11时许,记者刚刚进入黄岛区李家洼子红薯粉条专业合作社大院里就看到,院子里面的沉淀池里面还放着一些淀粉,院子里面的冷柜也是嗡嗡作响,由于刚刚过完春节,所以村里还没有开始开工,只有几位村民在这里看着仓库。
据李家洼子村村民李省介绍,这是合作社成立的第二年,自从去年进入冬季后,村民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为制作粉条做准备。进了阴历腊月,才开始正式制作粉条,一直忙活到春节前。
随后李省带着记者来到了合作社的仓库里面,看到粉条几乎已经填满了仓库,“这一冬天一共生产了两万多斤,刚做出来的时候,周边很多村子都过来买,现在还剩下七八千斤……”
说到为什么会剩下这七八千斤的粉条,李省称这些粉条别有用途,“冬天各家各户基本就做几千斤,卖光就完事了,我卖的数量也算是村里数一数二的了,但是剩下的这七八千斤,是为了能够将这些粉条卖得更远一些,让李家洼子的粉条不仅仅在胶南受欢迎,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知道李家洼子粉条。”
2 地瓜变成粉条,一共得经过32道工序
说到这些近乎堆满了仓库的粉条,李省告诉记者,从地瓜变成最后的粉条,一共得需要32道工序:“从收获地瓜,到最终制成粉条,需要32道工序,包括选材、清洗、过滤、发酵、晒干等等……”
每一个工序听上去虽然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真的是很复杂,而且有很多讲究的,就拿和面来说吧,不是像平时家里蒸馒头那样和面,而是要由一位工人操起漏勺,将面放在里面,用力上下甩动,一根根粉条从漏勺下流出,散落到热锅里烫熟,经过凉水冷却后,被挽好搭在竹竿上老化定型;而院里架子上则搭满了晾晒的粉条,要像瀑布一样悬挂着。
“在经过一天的晾晒后,这些粉条将作为成品被收到库房里。这些东西听上去很简单,但是需要很强的体力和耐心才行,我们一般也是到了年底农闲的时候才会找人到合作社来帮忙,平时大家就各忙各的,有的人出去打工,有的人就在家种地,粉条这个东西是干货,保质期很长,所以很耐放,到了过春节的时候,猪肉炖粉条是这边家里必备的一道菜,所以很多人都买,并且一买买上十几斤粉条,够这一家人吃一年的,还有一些学校的食堂负责人过来要了很多,我们村子的粉条在这周边的村子卖得还是很不错的……”
3 没年轻人愿学,传承近两百年的手艺濒临灭绝
据了解,这个手工做的粉条在外面都是卖12块钱一斤,这个价钱比别的粉条一般都要贵上三四块钱,主要就是贵在这个人工成本上。由于传统工艺生产的粉条制作过程太过繁琐,劳动强度也很大,再加上不添加任何原料替代品,导致粉条成本居高不下。村里的年轻人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想在家做粉条,目前只有中老年人从事这一行。
忙季过后,合作社的院子里面变得十分冷清,李省说,他今年已经40岁了,但是在村里已经是从事粉条制作最年轻的村民,“我13岁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制作粉条,20岁那年外出打工,在临沂、新疆等地闯荡过。我想干点自己的事儿,于是前年回村,将以前的老手艺捡起来,开始制作粉条,并成立了合作社。”
李省说,李家洼子村总共有400多户,其中制作粉条的有40多户,他联合了其中的五户成立了农村合作社。“我算是其中的大户了,每季能生产两万多斤粉条。”李省说,这种纯手工粉条,每斤成本得7元钱,零售价为每斤12元左右。这一季忙活下来,他能收入10万元左右。“但是这个手艺在村里都是老人在做,例如和面那道工序,必须要找技术熟练而且劲儿大的老人才行,现在年轻人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做这种活儿,所以现在我也挺愁的,真怕哪一天这项手艺在村里失传了……”为了保住传统工艺能够传承下去,在村领导的牵头下,李家洼子手工粉条申请成为了黄岛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 合作社负责人:要开网店把粉条销往全国
2013年,在全国多地闯荡过的李省,厌倦了漂泊的生活,回到老家,操持起了粉条生意。他先后去过不少地方,学习各地的粉条技艺。“我在生产粉条的上市公司做过工,也在黑作坊帮过忙。”李省回忆说,在摸底的过程中,他看到了工厂化生产的优劣势,也看到了黑作坊无视食品安全的触目惊心,更重要的是觉察到了振兴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 “粉条是一种食材,大街小巷都能买得到,看起来差不多,但是质量差别很大。”李省给记者介绍了如何判断粉条质量的方法,首先要看,好的粉条因为是手工制作的,粗细不均匀、颜色发青黄色,如果颜色过于白,则说明里面掺杂了其他物质,如果颜色发黑,那说明里面加了墨汁。“因为很多人喜欢买发亮的粉条,加了墨水之后,它发灰黑色,就会反光,显得亮。”李省进一步解释说。另外,粗细非常均匀的,一般是用机械做的;其次是烧,用火点燃一根粉条,好的粉条一点就着,而且灰烬一捏就碎,没有发硬的杂质 ;另外可抓,好的粉条发脆,一抓就碎,而掺了胶质的粉条则韧劲十足,宁弯不折。
在李省简陋的办公室里面,记者看到李省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却十分跟得上时代的潮流,刚刚打开他的电脑,记者就看到他的电脑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制作软件。记者在网站上一搜李家洼子村粉条,就能看到不少资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李省自己编辑的。“我虽然学历不高,上的是社会大学,但是很喜欢研究一些跟随时代发展潮流的东西,尤其是网络方面的,我自己买了电脑和学习资料,自己学习网页制作,现在一些介绍李家洼子村粉条的网站,就是我自己制作的,现在我对这些事情也是挺自豪的,现在我把微博、微信还有QQ 都用上了,名字就叫‘青岛李家洼子村粉条’,我还在相关部门注册了商标,现在准备在淘宝上开个网店,就是为了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李家洼子村粉条,这些粉条的口感很纯正,相信很多老人吃了之后能够品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