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应对涉法涉诉网络舆情事件的措施
首先要增强群众观念,努力改进执法作风。全体法院干警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用真心、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坚决杜绝衙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党群关系,依法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增强司法能力,努力提高执法质效。端正司法理念,树立质效意识、细节意识,培养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构建科学司法质效评估体系,以高质效的司法工作确保法院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坚守理想信念,努力践行执法为民。人民法院要以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严格约束法院干警的业内、业外活动,坚持不懈地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
其次,加大司法公开,努力畅通信息渠道。按照依法、及时、全面公开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司法公开的相关规定,坚持调查公开、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听证公开、文书公开、审务公开等,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及时把真实信息传播给群众,从而有效遏制不实言论的产生和传播。提高对网络舆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开放地面对网络带来的改变和影响,是应对涉法涉诉网络舆情的必由之路。处置涉法涉诉网络舆情事件要坚持迅速、透明、公正的原则,公布信息要做到透明公开和公正,要做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和判断,积极引导舆情意见向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确保舆情应对的及时性和公正性。
再者要建立专门的涉法涉诉网络舆情应对管控机构。设立相应的专门网络舆情应对管控机构,负责对网络舆情的领导、收集、研判、预测、分类、引导、反馈等应对管控工作,确保网络舆情得到及时、有效的应对。培养稳定的涉法涉诉网络舆情应对管控队伍。通过招录、培训等方式培养高水平的网络理论和管理人才、高素质的一线网络评论人才、掌握尖端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使网络舆情应对管控队伍更加知识化、专业化。同时建立、完善涉法涉诉网络舆情应对管控制度。笔者建议,人民法院应建立和完善以下几项应对管控制度。
1、建立和完善涉法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制度。指定专人担任网络舆情监评员,对涉法网络舆情进行监测、汇总、登记、分类、评论、引导等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2、建立和完善涉法网络舆情应急预警制度。对各类危机事件要制订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保持对事态在第一时间的掌控权。3、建立和完善涉法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制度。采取日通报、周研判、月分析和重大事件专题研判等方式,加强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层级研判。4、建立和完善涉法网络舆情负面应对制度。加大人民法院网络宣传策划力度,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入宣传人民法院工作亮点,努力形成正面宣传的网络舆论强势。5、建立和完善涉法网络舆情联动处置制度。对一些影响面大,可能导致事件升级的危机网络舆情,要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稳定、顺畅、高效的联动制度,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适时、规范地发布权威信息,保持对事态信息在第一时间获知和掌控。6、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发布制度。通过建设人民法院自己的门户网站、微博,设立新闻发言人等,及时、准确、主动地向社会发布客观、公正、真实、权威的网络信息,及时澄清和杜绝虚假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正确引导网络舆论。7、建立和完善涉法网络舆情评估考核制度。将网络舆情引导、应对、管控工作列入年终绩效考评中,或单独设立网络舆情应对管控考评制度。
第四就是推动网络信息安全立法,规范网络舆论监督。通过完善网络监管立法,对网络行为加以适当的监管,可以有效地监管网络舆情。我国互联网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迅猛,根据我国的国情,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对互联网的监管立法应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五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要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利用媒体受众面广、影响大、能及时反映社会舆情等特点,大量宣传法院好的经验做法,多争取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司法随人而传递。法院与媒体融洽的外部沟通,特别是法院新闻发言人与记者之间良好的人际沟通,是法院能为媒体提供的最为有效的新闻报道服务。这可以增进媒体对法院工作的理解,进而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信息。法院通过与媒体的良好沟通,能使媒体感到被认真对待并得以将法制知识以可靠的方式传递出去。此外,法院还可通过积极主动的沟通将其想要展示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在媒体上得到宣传。这就要求法院要营造一种旨在实现司法透明的开放性的、有耐心的、友好礼貌的交流氛围。人民法院要采取积极的新闻报道工作方针,将表明法院主动维护民众知情权、接受舆论监督的态度,为法院的审判工作创造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同时通过报道对民众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促进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从而有利于树立司法权威。
第六进一步提高人民法院工作水平。应对涉法舆情,要从加强和改进人民法院执法办案工作做起,狠抓源头治理,努力营造和谐的诉讼环境。以规范审判流程、提高庭审驾驭能力、完善裁判文书质量等方式加大审判管理力度,着力保证办案质量、办案效率和办案效果;注重加大调解工作力度,准确把握社情民意,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取得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统一;培养广大干警的群众观念,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干警化解社会矛盾、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对于涉法网络舆情要主动引导,主动将司法信息传递给公众,保障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与此同时人民法院要掌握舆论的主动权。通过司法公开,使司法权在民众的监督下得以公开和规范行使,有利于人民法院及时把握社情民意,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社会矛盾化解,缓和不和谐的社会关系,平息社会冲动焦虑,进一步提高人民法院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