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
网络图片
在充分竞争的时代,市场不缺产品,缺的是能打动消费者的品牌创意和营销模式,缺的是一种敢于想、敢于做的商业思维——
农产品嫁接名人效应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时尚。究竟这是一种新模式,还是一种噱头、炒作,尚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不过对于中国的品牌建设而言,着实提供了一个新鲜样本。
2014年1月,“潘苹果”的实体店在北京的银河SOHO亮相。这是继“褚橙”、“柳桃”之后又一个算得上已经市场化,或者商品化的品牌农产品。这期间,丁磊养猪、刘强东卖米等也不时传出消息,只是与以上三位相比,其商业化路径还尚未明晰可见。
从品牌建设的角度而言,这些案例无疑是一种比较成功而且快捷的商业操作。一方面,这些商业传奇人物自身的品牌背书能够给农产品不仅带来知名度,还能带来美誉度,甚至是信誉度。毕竟,在当今这个时代,没有比食品安全更加让人关注的了。
另一方面,过去我们对农产品的认知更多的来自地理品牌,比如黄山毛峰,五常稻米,赣州脐橙,库尔勒香梨等,或者品类品牌(对产地不是很敏感),比如砂糖橘、糖心苹果等。当商业大佬的标签贴在农产品之后,这是另外一种品牌创新。
名人效应的介入,不仅缩短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距离,也能够对食品安全带来全新的认知。而实际上,消费者对这种农产品的消费更多的是看中其背后蕴藏的品牌文化以及信誉。
“褚橙”的背后蕴藏的品牌理念是“励志橙”,“柳桃”的背后蕴藏的品牌理念是“良心果”。这是我们人为地给品牌加入了精神内涵。这不仅与其它同类农产品作了本质的区隔,更重要的是产生了品牌溢价,在市场价格层面也有别于同类农产品。
这些,都给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作为品牌开发的处女地,农产品一直处于商业品牌的边缘地带。缺乏大品牌、大资本、大企业,农产品的品牌之路依旧漫长而艰辛。
在新的互联网时代,农产品不仅要善于和商业大佬这些品牌资源对接,还要善于借助网络营销、新媒体营销等手段,从而让自己摆脱“土气”,变得“高大上”、“白富美”。
这足以说明,在充分竞争的时代,市场不缺产品,缺的是能打动消费者的品牌创意和营销模式,缺的是一种敢于想,敢于做的商业思维。认识到这一点,农产品的品牌大时代将为时不远。高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