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里,“诚信”这个做人的底线尺度,被重重地写入个人价值标准。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诚信”作为全部内容的1/12、个人层面内容的1/4被如此审慎提起,我们不禁要问:诚信,真的很难做到吗?它离我们还有多远?
诚信,离我们很近,应重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是一部可以颂歌的文明史。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昨天辗过坐标系的左下方,留下一道深深的诚信烙印,今天正迎着诚信的阳光继续向右上方延伸。从曾子杀猪、商鞅立木行赏,到今天各级各地表彰的诚实守信“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 一个人人讲诚信、个个守信誉的社会环境已经形成,诚信大厦正高高地耸立在这个时代的高地,营造诚信格局的大功似乎告成。在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诚信建设如火如荼,撇开官方的一系列诚信体系建设不论,单就生活中屡屡涌现的诚信典型就叹为观止:全国第二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威海环翠区市民杨正权,几十年如一日,诚信经营温情回报,上缴国家税金900多万元,捐赠累计突破1000多万元;山东省第四届诚信守信道德模范、竹岛街道梦海社区居民戚道昌,捡到9.5万元现金,虽然自己家境贫寒、月薪不足千元,但还是及时将重金归还给失主——河南来威打工的仲勋夫妇;山东省第四届诚信守信道德模范提名奖、环翠区环卫局清扫员郑岐叶,从垃圾箱里捡到6万元现金,通过警方找到失主。对郑岐叶来说,6万元应该算是“巨款”,然而她面对捡来的重金心不昧,始终守住诚信做人的底线。诚信的彼岸,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越是到了离成功一步之遥的时候,越是不能麻痹大意。社会上不讲诚信的个别事件,成为诚信建设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其实这段较短的路途中包含的诸多的困难与风险,需要人们格外警惕与重视。
诚信,离我们很远,应牢固树立“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思想。人类的诚信之路有多远,不是由时间和空间来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的文明程度所主宰。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类的一切活动不能离开自己朝夕相处的社会环境而单独存在。诚信建设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只有全社会的诚信度提高了,人们才可以享受诚信社会的红利,否则,还会导演“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汤”的悲剧。发生在今天的一些不诚信的案例,充其量也就是少数人的不道德行为,却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存环境。有人说,普及化学知识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刚听到这种说法时还有些惊讶,但现实很快就让我们进入生活中的化学课堂:人们从辣椒酱和咸鸭蛋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腿里认识了敌敌畏,从油条中认识了明矾和洗衣粉,从银耳、生姜里认识了硫磺,从牛奶里认识了三聚氰胺,从猪肉里认识了瘦肉精,从大米里认识了镉……就是这样,人们在食品中不知不觉地顺利完成了化学扫盲课。难怪连亲民的习总书记都关切地问“地沟油哪去了”:没有去搞麻辣烫吧。凡此种种不讲诚信的行为,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食品安全和人身健康,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还远不止食品安全本身,更是严重地挑战了人类的道德底线,次生灾害连锁反应,冲击着我们社会的诚信体系。如果没有了社会诚信,我们手中的信用卡还能用吗?我们的日常交往和经济生活还能进行下去吗?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民遵守的行为准则,更是现代社会做人的文明底线。践行诚信核心价值观,到底难不难?我想,人们只要去掉心中的私利性,还是能够做到诚信的,相比革命战争年代做出用鲜血和生命去践行“主义真”那样的艰难抉择,诚信的选择反而让人感到多么的轻松自如。诚信就是人们心灵中的一闪念,那是没有了私心杂念的闪光一念,也是写满诚意善念的心灵火花!(丛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