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圭顶级牛肉、加拿大特级大龙虾、新西兰优质黄油……这些听着“高大上”并标榜着进口的食品,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尤其充斥着网购平台,激发了消费者的购物欲望,似乎质量很有保证。
可是,事实真如此吗?昨天上午,记者从嘉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不少进口食品恰恰因检验不合格,被拦在国门口。
2014年,截至目前,嘉兴地区共进口食品58批,4090吨,金额869万美元。其中预包装食品标签不合格38批,金额456万美元;菌落总数超标1批,金额18万美元。涉及的大宗原料有可可浆、木薯淀粉和奶粉,少量进口椰枣及葡萄酒。
这也提醒消费者,购买进口食品,尤其在网购时,需擦亮眼睛。
【案例】
75吨水产制品原料
被“卡”在口岸
3月13日,一批从印尼进口的22.8吨重可可浆,因为菌落总数超标被嘉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强制退运。这样的案例,其实不止一个。
冻金线鱼浆水产品,听到这名称,你一定觉得陌生。但是,一说到鱼丸、虾滑,熟悉的人就不少了,这是豆捞里的常见菜品,凭借爽滑鲜嫩的口感,博得消费者的喜爱,而冻金线鱼浆水产品,就是鱼丸、虾滑制作中的主要原料。
“我们的虾滑是国外进口的,味道不一样。”这样的话,时常能在豆捞店里听到。
然而,去年3批从印度进口的75吨冻金线鱼浆水产品,就因检出了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霍乱弧菌而被强制退运。
据悉,该产品原本为嘉兴的一家加工企业进口,其看中了外国产品的野生品质,想以此作为虾滑的主要原料。然而,货到嘉兴口岸后,检验检疫局的工作人员取样检测,结果发现了3种致病菌,货物只能被强制退运。
【数字】
进口食品日益复杂化
一年检出8927吨不合格
随着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升,市民逐渐把目光放在了进口食品上。据国家统计局研究资料显示:近5年来,中国进口食品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在15%左右。美国食品工业协会预测,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
然而,因为国人盲目崇尚洋品牌,一些含有非法添加成分、有毒有害成分,或超过保质期的进口食品,不以中文标签明示大肆进入了我国。
据统计,2013年,我市共检验检疫进口食品506批,金额1.237亿美元,检出不合格产品264批,共8927吨,金额3719万美元。
“现在,进口食品日益复杂化,对检验检疫工作提出了不少挑战。”嘉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与食品检验检疫处处长费飞金说。
为此,检验检疫人员对乳品、酒、可可脂(浆、膏)等进口食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微生物、农兽残、重金属等所有安全卫生项目,尤其是添加剂及非法添加物,进行检验检测,对检测合格并通过标签符合性审核的食品才准予进口。
【市场】
网购的进口食品靠谱吗?
检疫证明大多模糊不清
有些消费者不禁要问,除了检验检疫部门准予进口的食品外,在国内购物平台上出售的进口食品,都靠谱吗?
在某购物网站,记者输入“进口食品”搜索词,显示有21万多件商品。在最近热门的生鲜食品中,输入“进口牛肉”,有1.2万多件,相当于“N”个农贸市场里的数量。
在一家售卖乌拉圭牛腱肉的网店里,卖家贴出一张检验检疫证明,以表明产品非走私。
然而,在检疫证明上,除产品信息外,并没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此外,检疫盖章模糊不清,难以辨识具体的检验检疫机构。在外包装上,有的产品甚至没中文标签。同时,一堆好评中也夹杂着不少差评,一位买家留言道:网上宣传的牛腱肉是极度新鲜的,不幸发现最新的检验检疫日期是几个月前。
调查中,记者发现在众多的热门网店中,很少有卖家能清楚地、完整地出示相关检疫证明。
嘉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表示,根据《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进口食品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由检验检疫机构出具合格证明,准予销售、使用。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合格证明应当逐一列明货物品名、品牌、原产国(地区)、规格、数/重量、生产日期(批号),没有品牌、规格的,应当标明“无”。
【贴士】
选购合格合法进口食品
专家支了3个“入门招”
面对雨后春笋般的进口食品,市民又该如何区分真假?为此,嘉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工作人员给广大消费者做了提醒。
1.向经销商索取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进行查看。因为从正规渠道进口的食品在入境时,必须向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只有符合检验检疫规定的,才能获得该证书。
2.特别留意合格证明上所注明的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是否与销售包装上的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一致。
调查中,不少商家确实能出具相应的合格证明,但往往没有注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或者混淆不同批号的产品。
3.认真查看食品包装上有无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中文标签,没有合格的中文标签最好不要买。进口食品销售包装上无中文标签,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