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制频道--文章
关于改革转型期如何确保工商部门履职到位的思考
来源:宜宾新闻网 时间:2014-3-18
随着工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和人员划转的尘埃落定、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全面铺开,工商部门步入“两费”停征以后又一历史性的重要改革、转型时期,对工商部门来说既是机遇又有挑战。为认清新形势、适应新发展、完成新任务,宜宾市宜宾县工商局结合地方实际,立足部门职责就如何应对改革转型期确保工商部门履职到位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改革转型期工商部门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新机遇有利于巩固部门履职地位
一是奠定法律地位的机遇。虽然目前有200多部行政法规赋于了工商部门监管执法职责,但专属于工商部门的法律却寥寥无几,甚至有的专属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也已经被其他的部门法规“架空”,使工商部门执法监管的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常常因为缺乏法律有力支撑而致监管缺位、越位、错位。随着职能调整、登记制度改革,以及市场新型主体、经营方式的不断涌现,诸如《食品安全法》、《公司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行政许可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等多部与工商部门职能职责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亟须修订完善,这对于工商部门梳理现有法律法规、奠定工商部门的法律地位是一大机遇。
二是破解执法难题的机遇。从近年来基层工商部门涉及的市场巡查、注册登记、消费维权、经检办案、广告监管、合同监管、综合治理、社会管理等工作来看,工商部门俨然成了“万金油”, 工作面宽、任务重等因素使工商部门不可能实现精管、严管、细管,甚至经常出现无辜被扣上监管不到位帽子的现象。如在无照经营查处取缔方面,诸如网吧、KTV、旅馆等涉及前置许可办理的无照经营户,根据现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应当由前置许可主管部门牵头取缔,但无论是投诉者或者普通群众认为无照经营监管就是工商部门的责任;又如打击传销方面,虽然“三定”方案明确了工商部门打传的法定职责,但近年来传销活动已逐渐向团伙组织、“人传人”、“老鼠会”等新型方向发展,凭法律赋予工商部门的执法手段、执法方式要真正打击到位绝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先证后照”制度实施后,工商部门在一些法律法规中的责任和地位将发生变化,在一些执法领域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也将发生变化,这为工商部门破解一些长期困扰监管执法工作的难题创造了机遇。
三是优化内部机制的机遇。目前,基层工商部门内部机制呈现四大特点,即人员老化与后继人才匮乏;城区和乡镇工作人员的分布开始失去平衡,未进城人员在基层扎根工作的信念开始动摇;干部对外交流机会少、中层空缺职位极少、干部上升渠道受阻,致使部分年轻人缺乏工作的斗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机关部门职责存在交叉,易滋生互相踢皮球或形成监管盲区等问题。部分人员的划转、食品安全职能的调整甚至下一步工商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行,对工商部门整合现有内设机构职能职责、优化人员配置、推进基层工商所改革都是难得的机遇。
(二)新挑战给部门带来多方发展压力
一是应对登记压力的新挑战。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实施、零收费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关口,全面简化了登记条件、登记程序,降低了登记成本,这必然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创业活力和激情。但是,主体总量的进一步增大、经营商家反复申请变更登记,甚至出现大量以骗取拆迁补偿、办理银行小额贷款、申领银行POS机、购买城镇社保、方便子女上学为目的的“非经营性”登记申请,对工商部门实现高效、优质登记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
二是实施“宽进严管”的新挑战。各项放宽主体准入的改革制度相继出台、实施,并不是无原则的放任市场主体自由发展,而是将采取“宽进严管”的方式维护市场经营秩序,这便给工商部门对市场的监管提出了崭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工商部门尤其是基层工商所在现有的人力资源、工作压力、信用体系建设基础上,对进一步增量的市场主体是否存在主体资质不全,是否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三无”、过期等商品,是否存在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否涉嫌不正当竞争等违法经营行为能够监管到位是一大严峻考验。
三是打破执法瓶颈的新挑战。从工商总局发布的2013年度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案件情况显示,全国工商机关共查处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案件103.56万件,其中,无照经营案件40.07万件,侵犯知识产权案件6.59万件,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案件3.15万件,网络商品交易违法行为案件1.12万件,传销案件1677件。可见,尽管无照经营案件数量已经从2009年60多万件的高点逐年下降,但仍居高位,而网络商品交易、商标侵权等案件虽取得一定突破,但实际上各地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明显。因此,在无照经营案件比例将随登记制度改革实施继续下降的预期下,如何转变现有执法重点、打破执法领域瓶颈是提升工商部门执法公信力、推进工商履职到位亟待解决的重要挑战。
四是凝聚职工力量的新挑战。在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划转过程中,部分新进工商部门且专业性较强的年轻干部、业务骨干划转意愿较强,已经给工商部门在拴人心、留人才问题上提出警醒;而目前留下的部分干部职工对工商部门目前的工作状态、社会地位、前途发展存在的疑惑、茫然甚至是认为无出路的悲观心理,也会大大影响工商干部履职的热情。如何采取措施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干部职工的职业成就动机,是推进工商履职到位的关键因素。
二、应对新机遇和新挑战推进工商履职到位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机制不适应改革要求。目前,工商部门主要依靠完成上级下达的专项治理任务、开展日常巡查,以及根据辖区往年违法记录、维权投诉情况针对性开展执法监管等手段来完成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适时曝光违法行为、建立“黑名单”库等辅助监管手段仍处于探索甚至纸上谈兵的初级阶段。在监管任务加大、能力考验加大、监管盲区增多的情况下,真正实现精确监管到位、“宽进严管”的目标仍欠缺“火候”。
(二)地位环境不容乐观。省以下工商机关虽然实现了垂直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工商部门无论在执法办案、市场监管还是注册登记方面仍然受到地方经济发展大方向的制约;而且由于工商部门的特殊身份,往往遭到“有事情你就得上,没事请你靠边站”的冷遇,在某些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工作上也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沟通协调上来争得理解、支持。可以说,地方经济发展中工商部门实质重要性与工商部门目前的处境、地位严重不符,从一定层面上对工商部门履职到位造成影响。
(三)执法手段尴尬。虽然现行法律法规赋予工商部门的职责权限举足轻重,但是,赋予工商部门的执法手段却不相吻合,甚至严重脱节。目前,工商部门在执法办案中能够做的无非是做个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以及拍几张照片固定一下证据,最严厉的的手段也就是扣押财物,且一旦当事人不配合或者扬长而去,工商部门也只能束手无策。这样的执法手段对于治理商业贿赂、打击传销、取缔黑网吧等对抗性非常强、需要强有力执法手段甚至需要侦查权的执法办案工作,工商部门很难开展。
(四)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目前,84年招干的一批工商干部仍然是工商系统的中坚力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工龄临近退休节点,主动自我增值的意识减少,知识更新缓慢;而通过公招进入工商部门的干部职工学历高、知识面宽,但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常常不能及时发挥学业专长,短期内仍不能独当一面;加之部分干部职工持有满足应付本职日常工作、不求有功只求无错的思想,缺乏“活到老、学到老,干一行、精一行”的职业追求,造成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能力与现行工商部门承担的职责、任务不太适应。
(五)督导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基层单位工作标准不高、内部管理松散,对法定职责或上级部署都不能落实到位,更遑论主动去履职到位了。部分基层单位虽然完善了绩效考核、干部考勤、过错惩戒、苗头预警等管理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依据以及与少部分工作津贴挂钩,对大部分干部职工根本没有诱惑力,使得奖励措施难以发挥激励作用、惩戒措施没有威慑力,仍然会造成上情下达不到位,未形成刚性约束。
三、应对新机遇和新挑战推进工商履职到位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调查研究,找准工商定位。一是清理法律法规。加强基层调研,积极向立法机关提出立法建议,对一些过时的法律法规及时进行修订,对无法操作的法律法规及时出台配套规定,对内容模糊、可能导致职能交叉的法律法规及时出台指导意见,以便理清工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有职责交叉的权限,为工商履职提供法律依据。二是理顺内设机构及职责。对工商部门目前的内设机构及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围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主体准入、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商标知识产权保护、监管直销打击传销五大基本职能,依据工商“三定”方案,对不适应工商职能职责的部门进行调整,对职责存在交叉的部门进行整合或明晰相关责任,确保内部部门之间不因职责交叉或职责不清而致履职不到位。
(二)认清当前形势,创新工作方式。一是推行注册登记信息化服务。借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东风,大力推行注册登记信息化服务,如增设远程核名、登记材料模板查询和下载等模块,着手开发适应电子化登记管理工作要求的独立注册登记信息化服务平台,全面完善网上初审、网上公示、网上查询、网上咨询、申请预约服务、实现双向寄递等信息化登记服务,既减轻登记窗口办事人员聚集的压力,又为服务对象提供最大的便利。二是建立适应改革发展的监管机制。为适应“严管”要求,除依托经济户口科学安排日常巡查项目外,应从合理分配人员力量、突出监管重点、增强威慑力等方面出发考虑,强化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根据各类市场主体的行业分布、经营行为、年检验照以及是否发生违法行为等情况,明确市场主体信用等级、风险预警等级的评定、划分标准细则以及修复标准、操作流程,并建立“一处失信、处处制约”的失信惩戒机制,切实提升工商履职的效能。三是增强横向沟通联动。清楚认识到当前工商部门的执法地位、执法手段和执法瓶颈,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在无照经营、商业贿赂治理、打击传销等领域监管争得政府支持、政府主导,建立工商部门与公安、安监、食药、卫生、文化、金融等职能部门的无缝沟通联系机制,形成执法合力。
(三)深化学习文化,提升干部素质。一是强化职业道德提升。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满意、创先争优、政风行风评议、“抓党风、促政风、转作风”等主题教育活动为依托,定期、不定期向干部职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重点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干部职工主动、热情而非被动、被迫履职。二是细化业务培训方案。结合单位、岗位、人员实际,按照不同岗位类别和人员素质现状,科学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如对各类新进人员进行初任培训;对年轻干部进行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对年龄偏大的同志进行现代先进知识培训;对基础薄弱的干部进行基本知识培训;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定期更新知识和专项业务培训,使培训内容服务和围绕岗位应用,确保培训收到实效、符合履职要求。三是注重先进典型培养。通过评选先进典型、宣传干部职工先进事迹等形式,对涌现出的典型干部职工大力宣传、大力表彰,并在系统内掀起学习先进、学习榜样的高潮,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四)健全管理机制,激发队伍动力。一是健全考核制度。综合月考评+年考核,县局各部门与工商所互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加分项目综合评议,部门负责人考评职工+局领导考评部门负责人等多种考核方式,将对每个部门、每个职工的考核细化到日、周、月,并严格执行通报制度,让工作积极的干部有成就感、工作被动的干部有压力感、工作懒散的干部有危机感,减少吃“大锅饭”、“干多干少都一样”的消极思想。二是健全激励制度。明确干部队伍建设的层次性,有意识地培养后备干部,完善干部选拔使用机制;拓宽考察面,从定期向平时延伸,把考察与考核相结合,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促进人才脱颖而出,切实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三是健全惩戒制度。坚持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的督查方法,对各部门及干部职工工作落实、开展、作风等情况进行监督,并对监督中发现的干部职工工作、生活中出现的苗头问题进行谈话沟通和提醒警示,对迟到、早退等一般性问题及时进行通报批评甚至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对发生不廉洁问题、监管事故,或因工作作风问题被投诉举报经查属实的,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并问责相关领导干部。 宜宾县工商局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