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范围内统计,每年约有46万宫颈癌的新发病例,75%-80%在发展中国家,超过20万的妇女死于宫颈癌。
而在我国,宫颈癌发病率高达14.6/10万, 每年的新发病例超过13万之多,占到世界发病的25.5%,发病率已是发达国家的6倍。
由于筛查工作不完善,以及缺乏系统而有效的防治方案,我国宫颈癌发病率现在还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患者明显趋向年轻化,并且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浸润癌晚期。
我国国宫颈癌筛查难以完全普及的主要因素是:常规的巴氏涂片检测技术落后,而先进的TCT检测成本过高,难以全面推广。
而利用基因技术,以超高通量DNA测序技术检测HPV预防宫颈癌,灵敏度、准确性更高,弥补了传统细胞学初筛人工阅片带来的敏感度低、漏诊率高的缺点,是传统方法检出率的3.4倍。而且新方法采取自采样方式,简便易行,适于全民推广。采用传统方法,粗略估计全国妇女普查一遍约需18年;采用新方法,只要组织有效,全国妇女普查一遍的时间可缩短90%以上。
但是,就在前不久,国家两部委下发通知叫停基因检测服务,此通知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同时也使得很多的遗传病患者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打开基因检测限制之门,让大众能享受到基因科技带来的福利,不需用生命再等待。 决战时分,基因产业更需政府担当
“当别人拿着洋枪洋炮来到门口时,我们仍然沉浸在农耕社会的刀耕火种之中自得其乐。”山东市长梅永红对基因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受阻的现象,做了如此评价。我们曾数次与伟大的变革失之交臂,如今生命科学主导的伟大变革已经到来,发达国家正在加速积蓄能量。我们是否还应当继续科技发展与政策法规的拉锯战?
基因产业发展为何需要国家支持?
“如果有国家支持,效果将更全面,因为基因组研究涉及的面太宽了。从食品安全、生物医药、农业等各个方面,跟经济相关的方面,都可以站在新的高起点上。”分子生物学家饶子和说道。
近年来,美国、欧盟、英国、日本、韩国等已将生物经济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而基因组科学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生物产业重点领域。其中,遗传病及癌症等基因突变诊断,已成为医疗卫生诊断的科学前沿。
目前,美国和中国在基于测序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基因检测应用上旗鼓相当,在技术策略和平台选择、准确度、完成样本数量上都接近,均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至今,这一技术在中国尚未取得临床体外诊断应用许可,是其更大规模的用于临床的最大障碍。
深圳设立生物产业特区或成基因产业推进新方法
“一个新鲜事物必须规范,但是,是规范它快速成长,而不是萎缩。”面对基因检测被叫停的现状,深圳市副市长唐杰表示,国家可以考虑,批准深圳成为一个生物产业特区,按照科学、安全、可控的原则,进行初步立法,不断完善,推动中国生物领域的发展和产业化。他强烈呼吁把深圳国际生物谷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参照美国的LDTs模式,由民营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医生依据报告独立进行诊断。
基因检测已被证明是科学的,美国药监部门批准了测序仪,外周血产前检测作为唐氏综合征检测方法已被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药高等教材医学教材《妇产科学》,说明其基因检测不仅遵循了普遍接受的科学原则,而且已为医学界作为通识接受。
深圳有强大的IT能力,可以满足生物产业发展的需求。且其政策开放,适合前沿基因科技的发展。深圳市政府已于2013年12月19日公布实施了《深圳国际生物谷总体发展规划(2013-2020年)》,欲通过设立国际生物谷,发展基因组学、生物治疗,实现医疗模式从治疗为主到预防为主的转变,在临床诊疗、新型健康、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产业体系。在深圳政府的支持下,基因检测可以作为消灭出生缺陷的手段,甚至可以免费为市民服务。
“任何一项新事物都有争论,政府要敢于担当”
科技部原部长、中科院院士徐冠华认为,生物产业有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我们面临着非常大的市场机遇和突破的机会,我们有可能迎头赶上,关键是我们采取什么态度。对于基因检测这样的新技术,决不能简单地以现有程序和规章去生搬硬套,而是应当积极地改变和适应,在新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规范。否则我们永远无法超越,永远步人后尘。
徐冠华院士对深圳大力发展基因组研究和推进产业化表示欣赏,认为它体现了一个政府敢于有所作为。他们勇敢站出来支持新生事物,敢于承担一定责任。
畏惧颠覆,只能止步未来。中国已经进入生物经济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关口,需要抓住生物产业变革机遇,在某些领域实现赶超和反超。这不仅依赖于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创新,也依赖于政策法规的创新。
结束中国基因产业一路陪跑的历史,需要的只是一次例外,生物产业特区的建设,将是科技与政策的平衡之道,或将带来我国基因科技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