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虾"黄海2号"新品种培育与扩繁技术
完成单位:黄海水产研究所
完成人:孔杰、王清印、孟宪红等12人获奖情况: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所属领域:水产遗传育种领域
内容简介:针对中国对虾养殖业现状和良种选育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建立了包括家系苗种培育、中间培育、家系识别、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性状测试、定向交配,以及多性状遗传参数估计、育种值预测及配种方案设计等关键技术为依托的中国对虾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经连续10代选育,培育出我国首个具多个优良性状的海水养殖新品种--中国对虾"黄海2号",2008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水产新品种证书,2010年、2011年被确定为农业部发布的渔业主导品种;同时攻克中国对虾良种扩繁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具有可追溯性、可控性、可持续性的中国对虾良种三级生产保障体系,使中国对虾扩繁体系成为遗传育种中心、良种场、苗种场"三位一体"的可控封闭系统,确保品种选育过程中避免连续多代近亲交配,保持优良种质,有效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
本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发表研究论文81篇,其中SCI12篇,EI4篇。"黄海2号"新品种在山东、辽宁、河北、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省市广泛推广应用,2005年~2011年累计示范养殖2.01万亩,实现产值1.15亿元;辐射推广面积累计3.2万亩,估计产值1.4亿元。
海洋生物酯酶及生物拆分手性化合物的研究与开发
完成单位:黄海水产研究所等
完成人:孙谧、王跃军、姜正军等12人获奖情况: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所属领域:水产加工与产物资源利用领域
内容简介:本项目以863计划和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项目为技术引导,经过多年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开发出新型海洋生物酯酶和生物拆分手性化合物生产D-泛酸钙技术平台,并在酯酶高产菌种构建、发酵生产工艺优化设计以及手性化合物生物催化拆分技术等方面实现了全新突破。项目获得了性能独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高效稳定的新型海洋微生物酯酶。项目构建了生产菌种,攻克了发酵工艺和反应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30吨发酵罐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建立了酯酶拆分手性化合物制备D-泛酸钙生产新工艺;突破了固定化酶工艺技术,成功的实现了以海洋生物酯酶催化为基础生产D-泛酸钙的产业化。该生产体系与化学工艺相比,原材料消耗减少70%,废液、废渣排放分别减少65%和40%,能耗减少10%,D-泛酸钙产品纯度达到99.6%,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应用该项目成果,2007年山东华辰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在山东潍坊建成全球首个应用海洋酯酶催化技术生产D-泛酸钙产业化基地,并获得了14项国内外生产认证证书,实现了工业化稳定生产。自2008年投产以来,累计产生经济效益14.46亿元、出口创汇2444万美元、新增税收1.6亿元、年增收节支总额2964万元。开发为饲料添加剂在相关企业应用于动物养殖,预防疾病、大大提高成活率,产生经济效益212.45亿元、新增利税58.43亿元、年增收节支总额23.89亿,创造了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淡水池塘规范化改造和产业升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
完成单位: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等完成人:徐皓、刘兴国、谢骏等25人获奖情况: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所属领域: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内容简介:本成果集成了项目组承担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水产行业标准等课题成果,针对我国淡水养殖池塘改造与模式升级的产业技术需求,运用工程学、水产养殖学、生态学等原理方法,通过开展淡水池塘设施规范化构建、养殖环境工程化调控、健康养殖模式等技术研究,建立了池塘规范化核心技术。主要技术成果如下:建立了支撑全国淡水池塘升级改造的基础设施规范化构建技术;建立了池塘配套设施规范化构建技术并建立了相关参数;建立了池塘水处理调控设施规范化构建技术并建立了适用于池塘养殖需要的设施规范化构建工艺参数;建立了适应不同地区需要的"节地、节水、减排"池塘养殖模式规范化构建技术;通过研究、总结优化国内外相关池塘设施要求,制订了《淡水养殖池塘设施要求》水产行业标准。
本成果发表学术论文47篇(SCI/EI7篇)、参编专着3部、制定标准2项,获授权专利26项。成果在江苏、广东、湖北、河南、江西、内蒙、宁夏、上海等十余省区设计规划养殖小区30余万亩,规划设计了河南黄河滩区生态渔业基地等多个代表性养殖小区,节水12亿立方,减排COD6.48万吨,辐射300万亩,效益增加150亿元以上,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刺参系列产品标准研制及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完成单位:黄海水产研究所等
完成人:王联珠、殷邦忠、朱文嘉等8人获奖情况: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所属领域:水产加工与产物资源利用领域
内容简介:本成果全面开展了我国刺参生产现状调查,创建了基于刺参产业为依托的质量标准体系,涵盖了从育苗、繁育、养殖、病害防治、加工规范、产品、质量控制等全过程,已被纳入我国渔业标准体系;首次阐明了刺参加工工艺与产品质量控制关键参数的相关规律性,提出刺参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水溶性还原糖、外源性总糖、复水后干重率等),完善了刺参产品加工工艺规程,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创建了水溶性还原糖、外源性总糖和复水后干重率的快速检测方法,建立了针对掺假刺参的质量鉴别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掺糖干刺参冒充淡干刺参,以及在干刺参生产中任意添加各种物质,却难以定量评判的技术难题;首次提出了只有检测干刺参等产品食用状态下的污染物和药物残留状况,才能科学评价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提高了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
项目组通过8年来的系统研究,建立了我国刺参质量标准体系,研制完成了国家标准《干海参》;行业标准《干海参》、《盐渍海参》、《即食海参》、《冻干海参》、《无公害农产品海参检测目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海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海参》等8项标准。刺参系列产品标准的实施,提高了刺参产品质量,规范了生产,净化了市场,保障食品安全、保护了消费者权益,确保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