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中国水科院公布2013年科研成果十大亮点(2)
时间:2014-03-26 12:04  浏览次数:

    节能型拖网结构与网材料新工艺及应用

    完成单位:东海水产研究所

    完成人:王鲁民、陈雪忠、黄洪亮等15人获奖情况: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所属领域:渔业工程与装备领域

    内容简介:针对渔船拖曳网具作业生产能耗高的问题,项目创新了拖网模型试验计算数值模型,确立了拖网基本浮、沉力配备等主要结构参数与优化匹配范围,发明了拖网阻力估算、网线匹配方法以及超大网目网片扎制等新方法,创立了大网目网身、手编与剪裁混合装配的拖网新工艺;探明了渔用聚乙烯基体纤维的自增强机理,发明了聚乙烯单丝高温高倍牵伸工艺方法的核心及多个延伸发明专利,创制出高性能自增强聚乙烯等系列纤维新材料,发明了网具柔性水平扩张器、单曳纲自扩张式单船中层拖网、单拖网板水平扩张距离测量等方法,创新设计并应用了双船表中层绳索拖网、矩形曲面网板、中层拖网曳纲拖曳角度测量器等节能型拖网及配套装备,发明了网材料性能、网目受力形变等测试方法,创制了拖网网目内径、曳纲拖曳角度测量等现场实测技术与装置,制订了相关国家、行业及企业标准。

    本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40项、实用新型专利58项、软件着作权2项;首次制定国家标准5项、水产行业标准13项、企业标准6项,修订国家标准6项;出版专着3部,公开发表论文103篇(SCI6篇)。项目整体技术自1999年起应用于拖网捕捞生产,应用范围包括东、南、黄渤海区198.45千瓦~1029千瓦渔船的双船底、表中层单船、西非过洋性以及北太平洋狭鳕、智利竹荚鱼等2205千瓦~5586千瓦渔船的大型远洋中层拖网生产,促进了我国拖网捕捞业向节能、降耗和低碳方向的发展。

    人工鱼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完成单位:南海水产研究所等

    完成人:贾晓平、陈丕茂、蔡文贵等20人获奖情况: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所属领域:渔业资源保护及利用领域

    内容简介:针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和环境日趋恶化的现状,系统研发了人工鱼礁海洋牧场关键技术体系。主要创新点为以人工鱼礁水动力学、生物附着效应评估与人工鱼礁生物诱集等核心技术为基础,建立了人工鱼礁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平台;创建了我国首个生态系统水平的人工鱼礁海洋牧场管理技术平台,突破人工鱼礁效果定量评估的技术难题,率先建立了我国人工鱼礁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水平管理的指标体系;组装集成人工鱼礁技术体系,构建了我国首个现代工程技术和生态系统水平管理的大型人工鱼礁示范区--大亚湾人工鱼礁示范区。

    本成果在我国沿海普遍推广应用,2006年~2012年南海区建成人工鱼礁海洋牧场40多处,2006年以来经济效益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159.09亿元,新增利税15.91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鲢新品种"长丰鲢"的选育和推广应用

    完成单位:长江水产研究所

    完成人:邹桂伟、李忠、梁宏伟等15人获奖情况: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所属领域:水产遗传育种领域

    内容简介:该成果主要是采用异源人工雌核发育、分子标记、电子标记辅助与群体选育相结合的综合育种技术,以生长速度为首选目标,成活率为辅选目标,进行了鲢优良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主要技术成果为以遗传灭活的鲤精子为激活源,以性状优良性成熟长江野生雌性鲢为母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鲢异源人工雌核发育技术体系;成功地解决了雌核发育鲢后代不易建立选育系的难题,建立了可持续繁殖后代的雌核发育鲢选育系;利用分子标记鉴定和跟踪监测长丰鲢亲本和子代的优良性状,建立了长丰鲢优良性状的延续保持技术。培育出的长丰鲢新品种主要优良经济性状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二龄鱼体重增长平均比普通鲢快13.3%~17.9%,三龄鱼体重增长平均比普通鲢快20.47%;体型较高且整齐;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纯合度高、遗传性状稳定。

    本成果公开发表论文32篇,其中SCI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制订企业标准6项。目前,长丰鲢已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养殖12亿尾以上,推广面积累计达到56万亩,平均亩增产达到22%以上,新增产值8.5亿元,新增利润2.1亿元。

    草鱼出血病病毒基因组与抗原蛋白研究

    完成单位:珠江水产研究所

    完成人:叶星、邓国成、田园园等15人获奖情况: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所属领域:水产生物技术领域

    内容简介:本成果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双链RNA病毒核酸提取与克隆技术,解决病毒RNA得率低、不具polyA末端病毒克隆难等问题;率先获得草鱼出血病病毒广东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发现其在南方多个主养区的流行株中具代表性;研制的基因工程疫苗与传统灭活苗或弱毒苗相比,前者的抗原成分明确、安全性高,且成本低、易实现质量控制、可提供良好保护作用。主要创新点为首次在广东草鱼病鱼体上分离到出血病病毒GCRV-GD108株,成功克隆其全基因组序列,填补了AQRV与ORV间的进化空隙;率先提出我国草鱼出血病病毒存在不同分子类型,提示研制使用特异性草鱼病毒疫苗才可实现有效防控,检测发现该株在南方流行株中具代表性;建立双重RT-PCR方法,通过一次PCR反应可鉴定病毒样品为GCRV或GCRV-GD108株,解决生产上大样品检测需求;首次分离鉴定到混合感染草鱼的嗜水气单胞菌,证实存在病毒和细菌合并感染,并研制了该菌基因工程疫苗;研制出安全高效的草鱼出血病基因工程疫苗(GCRV-GD108株),其实验室与田间试验保护率分别达95%和80%以上。

    本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13篇。自2010年以来在广东与江西多地进行田间试验,试验面积7278亩,受免鱼415.26万尾,按提高30%成活率计可增产3737.3吨鱼。按1万元/吨计直接增加收入3737.3万元。




上一篇:江西新闻出版职院印刷工程系举办安全主题演讲比赛侧记   下一篇:贵州省食药监局开展食品加工环节明胶使用专项检查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