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2日讯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消息,始于1999年的“感知中国”活动,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一个品牌活动。10多年来,“感知中国”活动已在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土耳其、以色列、俄罗斯、美国、印度、南非、巴西等20多个国家成功举办。它通过与到访国政府合作,在境外推出代表国家水准的演出、展览、论坛、影视展映、媒体采访等综合性活动,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地域,全面展示中国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面貌,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一个在本国感受、体验和认知中国的机会,受到了到访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欢迎。
足迹和掌声
2009年“感知中国”活动到访以色列,80多岁高龄的佩雷斯总统出席开幕式,并看完残疾人艺术团《我的梦》的整场演出。
2010年“感知中国”到访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联合国副秘书长奥尔忠尼启则出席了开幕式、图片展、赠书等各项重要活动。他在开幕式致辞中说,“感知中国”从各个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其中的一些文化遗产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保护范围,在2010年“国际文化亲善年”之际举办“感知中国”日内瓦行活动,是对文化和睦与亲善的最好诠释。
同年,“感知中国”到访土耳其,向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展示了中国的民族歌舞、电影电视和美食艺术,同时开展了政治交流、经贸交流和作家对话活动。埃尔多安总理专门为活动发来贺信。一位大学教授在看完中国民族歌舞演出后表示,看到了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和汉族的歌舞表演,这说明中国在精心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而且这种保护是富有成效的。
2011年“感知中国”到访印度、印尼、德国、奥地利、俄罗斯5国,在活动数量和形式上实现了新的突破。这一年是中国与奥地利建交40周年,“感知中国”为此到访奥地利。在以纪念中奥建交40周年为主题的奥地利“感知中国”活动上,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的《生命阳光》节目作为开幕演出,受到了维也纳这一世界艺术之都的热烈欢迎。奥地利总统海因茨菲舍尔为“感知中国”活动发来贺信,近两小时的演出每一分钟都伴随着全场的热烈掌声。有观众评论说,这台节目集合了杂技、舞蹈、音乐与剧情,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跨文化的沟通能力。2011年是第8届德国柏林亚太周。十年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牵头第3届柏林亚太周中国主宾国活动,全面展示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当代艺术、民风民俗和经济发展等众多侧面,至今为德国公众所称道,认为是历届亚太周中最为成功的一届。十年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再次牵头参加亚太周活动。围绕着“水、营养与健康”这一国际话题,中国卫生部、农业部、水利部专家以开放、坦诚、自信的姿态在论坛上做主旨发言,就中国的医改、中国的食品安全、中国的防洪救灾与欧洲和亚太地区国家代表分享经验、交流成果,中国再次成为这一多边国际交流舞台的主角。
2011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感知中国”到访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尼。在众多项目中,中国、印尼媒体的采访交流成为亮点。印尼《罗盘报》、《爪哇邮报》、《雅加达邮报》、泗水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在重要版面和栏目发表了多篇来自中国的报道,《印尼媒体报》、《雅加达邮报》还推出了中国专版。《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国际台、中新社、中国网等中国中央新闻单位,在活动期间派记者深入印尼,进行了广泛的采访报道。新闻媒体在“感知中国”活动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特点和追求
遵照中央关于加强对外宣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树立良好国家形象要求,近年来“感知中国”活动在保持原有品牌特征基础上,按照王晨主任“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开拓对外宣传的新思路、新举措,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了解,传达中国人民的真诚和善意,拉近中外人民情感距离”的指示精神,积极开拓创新,使这一活动体现出以下这样一些特点和追求:
1.以国家形象推广为使命,努力搭建中国与世界对话的综合平台。在中国与世界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经历着历史性变化这一新的外宣形势下,“感知中国”以塑造和宣传中国良好国家形象为使命,努力搭建代表国家水准的“走出去”平台。“感知中国”活动每到一个国家,都与该国相关政府部门合作,由省部级领导带队,选派国内一流的项目团队。
2. 围绕重大双边多边主题,加大“走出去”力度。2011年共举办5场“感知中国”活动,是举办活动次数最多的一年。在主题和国别选择上,“感知中国”活动十分重视配合我对外工作大局,在中印交流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中奥建交40周年、柏林亚太周、周边外交等一系列重要双边多边外交主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到访5国中,既有德国、奥地利、俄罗斯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印度、印尼这样的新兴国家。
3.注重思想交流,加强学术外宣。近年来“感知中国”活动与时俱进,更加注重面向国外政要、智库和知识界等精英群体,更加注重思想交流活动的策划和设计。2009年“感知中国” 以色列行活动举办了“中国、以色列和世界经济”为主题的研讨会,2010年“感知中国”土耳其行举办了政治论坛、经贸论坛、作家交流活动,2011年“感知中国”印尼行组织了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主题论坛,“感知中国”奥地利行组织了中奥经济论坛和中奥媒体研讨会,“感知中国”德国行邀请卫生部、农业部、水利部专家出席了柏林亚太周“水、营养与健康”论坛。中国一批知名专家出席了这些论坛活动,并围绕上述双边或国际关切主题,阐述中国观点或分享中国经验,增信释疑,开展深入交流。此外,我们还把向国外智库、学校,特别是建有孔子学院的大学赠送图书,作为学术外宣、思想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向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土耳其国际战略研究组织、安卡拉大学、中东科技大学、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印度尼西亚大学、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赠送了反映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中国图书。
4.充分发挥媒体的传播作用。近年来“感知中国”活动把媒体项目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来设计和安排。这种媒体项目通常包括“请进来”和“走出去”两部分。“请进来”是在活动开始前邀请到访国主流媒体来华采访,为“感知中国”活动在当地的推出进行新闻预热。“走出去”是在活动期间组织国内主要新闻单位记者参加、报道“感知中国”活动,采访、报道我当地中资机构、对象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当地同行开展对口交流。此外,我们还与当地媒体合作,在活动期间推出中国专版。如在2011年印尼、奥地利“感知中国”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印尼《罗盘报》、《爪哇邮报》、《雅加达邮报》、《印尼商报》、《共和报》、泗水电视台和奥地利《信使报》等媒体记者来华采访。与《印尼媒体报》、《雅加达邮报》、《信使报》等国外主流媒体合作,推出了中国专版或中国系列报道。围绕中国的发展、中国—东盟关系、中国—印尼关系、中国—奥地利关系和“感知中国”活动,发表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外交部副部长傅莹、中国驻东盟大使佟晓玲等的一系列文章。此外,组织了《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国际台、中新社、中国网等我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记者前往印尼、德国、奥地利进行采访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