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农庄超市看到,一楼是食品卖场,二楼是检测室和加工间。检测室的设备能完成对农药残留、甲醛、吊白块、荧光增白剂等13个项目的检测。李士清告诉记者,这套设备就是超市食品安全的“把关人”,检测除了依据国家标准,技术人员有时还会更加严格地增加项目,“比如核桃检测的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双氧水一项,但我们根据市场经验,知道有人会用双氧水把旧核桃洗成新核桃,就会添上这一项。”李士清说,两个月来的检测结果显示,进店产品的不合格率约为3%。
“为了选这套设备,我聘请专业农技人员到深圳、北京等多地考察,半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却发现农产品检测很少有人真正在做。我们对每批进店农产品进行检测,经常向厂家购买大量的试剂,这让厂家很意外,因为大部分的购买者只是偶尔少量购买应付检查,像我们这样的还是头一家。”李士清说。
“这是件非常好的事,应该提倡。”保定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管理站负责人介绍说,农业部门主要负责监管农产品进入市场前的生产环节,但农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农产品销售企业对其销售的农产品,应当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经查验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不得销售。这位负责人说,虽然有法律规定,但受设备不到位、缺少技术人员等因素影响,真正能做到检测的销售商并不多,再加上对农产品超市的监管涉及多部门,管理存在一定复杂性,所以如果销售商能主动对进店农产品自检,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
“农产品市场本身就有小、散、乱,难管理的特点,这就更需要有一批只卖安全食品的良心企业站出来,一旦成为市场主流,便可形成倒逼机制,促使农产品生产环节也提高标准。”李士清表示,检测设备投入、不合格产品销毁的确增加了超市的经营成本,但他还是会坚持。“我对自己的经营模式很有信心。市场的问题则要用市场的手段解决,我准备增加店面,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不赔钱也能保证产品优质优价,借鉴订单农业模式,还能让利于农民。最重要的是,市场各个环节良性发展,就能把农产品市场真正做成安全市场。”李士清说。(河北新闻网记者常方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