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品牌 >
【分享】食品业海外并购如何趋利避害?(2)
时间:2014-06-07 03:26  浏览次数:

  通过并购“借船出海”。由于食品危机频发,中国食品企业直接进入海外市场会受到很多限制。通过海外并购可以获得海外的销售渠道,中国食品企业可以借机渗透至海外市场,将旗下产品在海外进行布局。

  借鉴先进产业链条。中国食品企业存在的问题不是哪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产业链的问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学习其先进产业链条,中国食品企业纷纷在这方面有所动作,比如中粮集团、新希望集团等。

  增加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长期以来,中国食品企业通常有一种“单品情结”,要想成为世界级企业,仅靠单品是不够的。通过收购,中国企业直接获得了完善产品线的机会,光明乳业在并购英国谷物食品生产商之后,其直接效用就是弥补了产品线的短板。

  海外并购的风险因素

  多品牌管理的风险。西方品牌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如果中国食品企业对其使用不当,结果会适得其反。中国食品企业可以考虑采用“托权品牌”的管理模式,国际知名企业如卡夫、雀巢都采用的是这一品牌管理模式。

  品牌认知失调的风险。不少中国食品企业试图通过“洋品牌”提升品牌形象,但如果缺乏必要的产品品质或品牌管理能力,会造成消费者认知失调,产生负面影响。最终,消费者可能对这些所谓的“洋品牌”产生免疫能力。

  品牌“形象固化”的难题。首先,国外品牌的形象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定型”,不利于国内食品企业借势。其次,国内消费者同样对国内品牌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品牌认知,国内食品企业必须寻找到一个“桥梁”,让国外品牌与国内品牌建立某种联系,产生移情效应。再次,国内食品企业成功运作国际品牌并非易事。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模型,收购外资品牌之后,国内企业就是外资品牌的重要利益相关者,这会对被收购品牌产生重要影响。

  文化整合困难重重。相爱容易相处难,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大风险是文化整合。




上一篇:爱尔兰成奶粉厂商奶源新宠 政府为奶粉品牌表态   下一篇:食品制药品牌盛会 火热投票新体验等你来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