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动态 >
中粮国际局
时间:2014-03-08 06:29  浏览次数:

  用9年时间,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将中粮由传统贸易商改造成国内最大的全产业链的综合粮油食品集团。如今,宁高宁又借收购出海,要把中粮打造成全球第五大粮商。

  2月28日,中粮宣布收购年销售额超过170亿美元的荷兰全球农产品(000061,股吧)[-1.13% 资金 研报]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Nidera51%股权。随即3月4日,中粮集团正与新加坡上市公司来宝集团农业事业部洽谈合资事宜的消息又再度袭来。“中粮入股Nidera是与中粮‘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目标一致的,是中粮向全球布局迈出的重要一步。”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这样评价。

  在资产规模上,基本可以与美国的ADM、邦基、嘉吉和法国路易达孚四大国际粮商比肩,这给中粮的进一步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基本保障。

  但核心竞争力的缺乏,对全产业链条的梳理和细分市场的把控能力不够等问题,会随着与国际四大粮商的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变化而暴露得更加彻底,中粮如何应对未来的国际化充满挑战。

  对于国内食品行业而言,这算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大规模的出走海外,无论是中粮自身的国际化征程,还是其主导下的国内乳企巨头蒙牛的频频出手,中粮国际化成败都将成为国内食品行业的样本。

  加快国际化

  中粮集团已然加快了全球化布局的脚步。

  收购南美贸易商Nidera的交易一旦获得通过,中粮集团将有可能成为全球粮食巨头,也将为其打开进口拉美国家粮油的大门。中粮集团是中国农业市场领先的农产品、食品和服务供应商,而Nidera则是全球市场粮食和农产品贸易的带头人。

  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表示:“Nidera在巴西、阿根廷和中欧地区拥有强大的粮食采购能力平台和全球贸易网络,可全面延伸中粮在全球的贸易网络,获得新的发展机会。中粮将利用自身贸易、加工、品牌、渠道优势支持Nidera的未来发展。”

  “中粮迈出的这一步比较有象征意义,因为此前中粮的国际业务并不太醒目,而通过这次收购,将有助于其在布局全球产业、帮助自身获得国外渠道方面迈进一步。”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马文峰称。

  传闻中的另一个并购对象大宗商品贸易商来宝集团,总部设立于中国香港,1997年在新加坡上市,目前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来宝15%的股权,其农业板块曾运作独立上市未遂。外界对该事业部的估值大约为10亿美元。

  来宝曾在3月4日发布的声明中称,目前正与一财团就旗下农产品业务组建合资事业进行洽商,但并未透露对方是否为中粮集团。

  经济观察报记者向中粮方面了解与来宝集团农产品事业部合资的情况,但中粮方面相关负责人并未就此给出更多信息。

  这并非中粮首次征战国际市场。2012年5月份,围绕收购澳大利亚糖类生产企业Tully Sugar Ltd.,中粮集团与全球四大粮商中的邦吉、路易达孚狭路相逢,并战胜对手。而在竞购澳糖商Proserpine Cooperative Sugar Milling Association Ltd.上,惜败于益海嘉里母公司的丰益国际集团。中粮参与的这两期并购有得有失。

  早在三年前,中粮集团董事姜华就曾对媒体表示,“未来五年间,中粮集团将加快海外投资步伐,至少投资100亿美元用于海外收购,重点市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国家。”去年,宁高宁在两会上再此重申这一计划。

  经过多年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和观察,瞄准时机,中粮此番两次出手,价格都不算太高。

  尽管中粮并没有对外公布收购Nidera的金额,但根据业内估计,中荷两家公司最终达成的收购价或为12亿美元。这仅是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收购美国粮食及能源交易商嘉维林所付金额的1/3。

  对于跟来宝的合资,也恰在来宝业绩下滑的时候。来宝集团上个会计年度的财报显示,其净利大跌48%,因旗下农产品业务营运亏损,但该业务表现去年已有所改善。“来宝业务表现不佳,现在是个出手的好时机。”马文峰认为。

  争夺定价权

  中粮加快国际化进程的背后,是在中国农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国内外粮价联动进一步加强背景下,中粮对进口源的拓展和对国际粮价定价权的争夺。“十五”和“十一五”时期,中国粮食净进口一改过去交替增减局面,呈现出直线上升态势。2009年与2003年相比,中国年度净进口粮食增加4841万吨,增长了9.1倍,年均增长112.6%。2012年中国粮食进口全年超过了7000万吨,而到了2013年,中国谷物进口接近1500万吨,大豆进口突破6000万吨。

  成立于1952年的中粮集团,本就肩负着为中国开展粮食进出口贸易的任务,是跨国粮商进军中国市场的桥梁。即便如今的中粮集团已经将触角伸向了金融服务、地产等领域,但成立时定下的初衷仍旧没变,即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粮食进口源。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认为,中粮提出“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这一战略目标,与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以及粮食进口数量的不断攀升有关。国家提出保障粮食安全,指出可以“适当进口”,意味着未来进口粮将呈现增长的趋势。

  在马文峰看来,中国这几年的农产品进口量非常大,如此庞大的农产品进口需求对于所有的贸易公司都有很大的诱惑力。而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海外并购形成自己的流通渠道,这样才能更得心应手。

  “Nidera能够拓展中粮的进口源,保证稳定的农业资源供应。衍生效应即让中国在全球粮食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定价权。中粮也迫切需要取得国际上的话语权,才能提升对全球四大粮商的竞争力。”马文峰称。

  3月4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四川新希望[-0.45% 资金 研报]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两会期间表示,中国应打造一批拥有世界竞争力的农产业龙头企业,打破ABCD四大粮商垄断局面,抢夺粮食话语权。

  他建议,国家应支持鼓励一批国家级的农产业“国家队”,打造有世界竞争力和有国际话语权的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代表国家,才能在市场上竞争,从而避免国际粮食的话语权、定价权完全掌握在跨国大公司手里。

  美国的ADM、邦基(Bunge)、嘉吉(Cargill)和法国的路易达孚(LouisDreyfus)所组成的“ABCD”国际四大粮商已布局中国数年。以大豆为例,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进口的大豆有80%都需通过这四家国际粮商来采购。身处大豆产业链下游的企业也难逃外资掌控,国内70%的榨油企业都被国际粮商控股或参股,“金龙鱼”和“鲁花”等品牌背后均有外资身影。

  国际粮商对上游原料的掌控,使得价格管控等在内的粮食完全成为政府面临的难题。从2011年开始,国内食用油价格总是大涨大跌,尽管发改委屡次约谈几家大型油企,但收效甚微。“这个行业基本都是外资控制,过于集中,这些企业的定价基本决定了市场的价格。”中储粮一名人士称。2012年初,中储粮大举进入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其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配合政府对食用油价格的宏观调控。

  而对中粮自身而言,从原料掌控定价权也将大幅改善其盈利能力,为中粮旗下的中国食品贡献了近一半收益的食用油等厨房产品,因食用油、原料油波动频率变化,其利润就开始变化。“比如前年原料油的波动频率比往年更高,食用油的利润就出现过大幅下滑,使得中粮在期货把控经验上也受到很大挑战。”中粮集团一名高管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进军海外的中粮,被认为目光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中国市场,还应该更多参与农产品的海外贸易。“如果仅仅是为了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没有大力开发海外市场,这样的收购是没有什么价值的。”马文峰认为。

  对标四大粮商

  中国粮食进口量的持续攀升,对中粮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尽管中粮在资产总规模上,已经逼近国际四大粮商,但在利润水平上仍有相当差距。这几年,国内一直在提培养大型粮商走出去,但实质性动作并不多,农业企业规模都特别小,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包括中粮集团此前的收购更多的是在国内。

  与全球四大粮商相比,中粮的实力还有待提升。四大粮商成立时间早,实力强大,分支机构遍布全球且在拓展外国市场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加之其在国际粮食期货市场上得心应手,在国际粮价话语权上较为强势。

  以跨国粮商ADM为例,其在美国、巴拉圭、波兰等多个国家向当地农户购买粮食,然后存放到全球400多处采购设施内,有的转卖给中国、墨西哥、埃及,有的则运往位于数个国家的260多座加工厂进行加工。

  这些遍布全球的收购、仓储和加工企业,让ADM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保持了充分的灵活性。而这也正是中粮未来国际化亟需强化的短板。随着中国进口粮食总量越来越大,对中粮本身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国际化的考验在未来将更加严峻。“其主要考验来自于国际粮商的竞争,以及自身庞大的身躯如何提高内部管理,整合资源以及灵活应对国际市场瞬息万变的行情。中粮近些年才开始国际化布局,虽然整体实力不差,但理顺产业链,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还需做出努力,控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宋杰凝认为。不过作为国内实力最大的粮食贸易商,更有国企背景,中粮在从事相关经济活动中可以得到政府支持以及相关优惠政策的惠及。

  而在国内中粮的全产业链模式仍在整合之中,在细分领域,它的效应仍未充分发挥。比如在中小包装食用油领域、面粉加工等下游产品上,与益海嘉里、五得利等同行业公司相比,中粮产品力不强,盈利能力较低成为制约其业务发展的瓶颈。

  以其旗下快消品为例,虽然产品线丰富,但缺乏有销售规模和影响力的超级单品。这也成为中粮产品力不强的具体表现。

  不过宁高宁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中粮全产业链要想真正发挥作用,还有待时日,言下之意,磨合还需要时间。“产业链是一个系统,包括资产布局、资源配置、协同运作、组织架构、管理提升、人力配置、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也是一个过程,不能从时间节点上割裂开来说什么问题解决了。”宁高宁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上一篇:三全食品:第五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决议   下一篇:王银香做客大众网两会直播间:种什么让地“说了算”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