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评 2014.01.14 星期二
以执法有力有为保障食品安全
增强民众的安全感,当提高监管公信力,更要靠执法有力、有为,把保障食品安全的各项举措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用最严格的监管和最严厉的惩处,守住食品安全的防线。
□罗晓飞
春节将至,近期接连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关注,市民呼吁对节前市场加强监管。市民陈女士一个月前实名举报一家非法加工食品添加剂的“黑作坊”,岂料多次举报后,监管部门执法无果,最终“黑作坊”顺利“跑路”(详见今日本报A11版)。
面对屡屡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民众的第一个反应总是:“我们的监管在哪里?”是啊,我们的监管哪里去了?要知道,食品安全不是一般的民生,而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事前监管的关卡层层失守,我们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看到过,在苏丹红、地沟油、硫磺姜等事件中也看到过,而此类问题导致的最大后果就是监管公信力轰然倒塌,直接影响民众的安全感。
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并对非法添加剂制售保持高压监管态势。但是,利益驱动之下,总有不法之徒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据经营正规食品添加剂鸡柳腌料企业的陈女士说,按生产成本核算,20元以上出售才将够本,而她举报的黑作坊10元钱就能卖,打压得正规企业无法生存。黑作坊产品低成本的“秘诀”之一,就在于会向食品添加剂中添加不属于食品级或低劣的原料,不难想象,这家规模不算小的黑作坊非法生产利润可观,而未经检验的食品添加剂事实上已流向市场,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有一点可知的是,在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总少不了非法食品添加剂的魅影,如曾经搅动人们神经的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前不久,狐狸肉攻陷沃尔玛超市曝光后,养殖业户称狐狸肉经过加工处理,脱去原有的臭味,冒充驴肉,其中少不了添加剂的“功劳”;商贩称市售廉价牛肉丸是用淀粉、肉弹素等添加剂调制而成的。这其中,监管部门的执法不力、不为,变相纵容了生产者的违法行径,而今黑作坊转移地点继续生产,如不堵住源头,更加大了监管难度。
遗憾的是,陈女士执着举报一个多月,黑作坊却安然无恙,其间更有黑作坊闭门有恃无恐地生产,而执法人员在门外束手无策的尴尬。监管部门的执法效率实在令人失望。这其中纵然有执法权限的因素,也有立案程序上的因素,但是黑作坊遁逃之后,监管部门跟举报人讲“依法办事”的大道理,食品安全的大事谁来保障?况且,对于黑作坊“跑路”之后,执法人员才出现在调查现场的这种“顺路执法”,我们的监管是不是有些太过于孱弱?更令人咂舌的是,监管部门举报热线工作人员称,“举报到质监……比较慢。最快捷的举报办法是到当地居委会、街道办举报”,这种违背监管权属原则的回复,是鼓励举报还是推卸责任呢?
增强民众的安全感,当提高监管公信力,更要靠执法有力、有为,把保障食品安全的各项举措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用最严格的监管和最严厉的惩处,守住食品安全的防线。因此,打掉非法制售食品添加剂的黑作坊,监管部门当以此作为正事、大事来抓,也是以执法公信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