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天府新区建设全面提速。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正式成立并全面运行。编制完成成都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完成重要道路、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天府大道南延线、元华路南延线等“三纵一横”二期基本形成通车能力,天府大道三期开工建设,重要节点立交改造加快实施,华阳东、黄水220千伏输变电站建成投用,天然气管线和给排水主干网及配套建设全面开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4亿元。新川创新科技园、龙泉国际汽车城、双流电子信息产业园、新津新材料产业园等功能区加快建设,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58个。兴隆湖、锦江生态带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推进。
三是城市更新改造明显加快。北改工程深入实施,累计启动项目409个,完成投资557亿元,曹家巷、八里庄二仙桥、昭觉寺等片区改造顺利,川陕路、熊猫大道等11条主干道路建成通车,荷花池市场等传统市场完成拆除。锦江区、成华区、青羊区和武侯区“三无”院落完成整治和实现自治,南光厂宿舍等棚户区加快改造,宽堂窄门等历史文化片区整治提升,二环路、人民南路等6条主干道完成立面整治。建成停车场等公建配套项目379个,新增停车泊位3.5万个。启动小城市和特色镇建设,一般场镇改造完成项目377个、投资45.3亿元。
四是城乡环境治理深入推进。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强化环境卫生、市容秩序、道桥病害、集贸市场等突出问题整治,市容市貌明显提升。深化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完成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节能减排设施建设,中心城区全面供应国Ⅳ标准燃油,实施建筑工地扬尘、秸秆焚烧等专项治理,实现国控污染源二氧化硫在线监控安装率100%。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启动中小河流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设施,完成中心城区1792个下河排水口和30条黑臭河渠治理,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深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基本形成绕城高速200米生态带,锦城湖、白鹭湾湿地、锦江滨河公园一期建成开放,新增健康绿道92公里、城市绿化65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7.8%。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验收顺利通过。
四、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农村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巩固农村产权改革成果,深入推进农村产权管理体系和集体资产量化确权工作,累计发放耕保金61.1亿元。稳步推进农村生产要素规范有序流动,农村产权交易所交易建设用地指标657宗,交易金额132亿元,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余额超过60亿元。实施统筹城乡示范镇综合改革,推进农民自主开发集体建设用地等改革试点。全面开展农用地“转征与实施分离”审批改革试点,鼓励农民自主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农用地整理66.3万亩。
二是农村公共服务深化拓展。加快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标准化建设,在全国率先制定涉农社区和村公共设施配置标准体系。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上调至每村每年40万元,新启动融资项目73个。开展乡镇重大公共建设项目民主管理改革试点,实施小型公共基础设施村民自建改革项目156个。推进农村道路联网加密和提档升级,实施农村居民饮水保障提升工程,村和涉农社区自来水覆盖率达80%。
三是社会管理改革切实加强。深化城乡统一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公民信息管理系统,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向实有人口服务管理转变,基本实现进城务工人员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子女教育、卫生计生等公共服务。深化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完善社会组织分类发展管理办法,拓展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范围,社工专业人才增长26%。理顺地名标牌管理机制,加强地名规范化管理。完善街道管理和村社治理机制,全面推进居务公开,推广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全国首创社区公共财政制度,村民议事会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城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就业社保稳步提高。实施民生工程163项,财政投入资金412亿元。深入开展就业行动计划,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24.6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0.6万人,城乡失业人员再就业9.7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实施基本医疗保险金预算管理和总额控制,符合条件低保对象4676人整体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全市提高低保标准10%以上并实现同一区(市)县内城乡统一,建立社区快速救助机制,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示范城市。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投资1亿元建成6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新增民办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3家,新筹建养老床位1.2万张。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30亿元,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7万余套,实现公共住房保障应保尽保。第三轮第二批100个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启动。
二是教育卫生加快发展。深入推进部省市共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达69.8%,幼儿入园率达98%,中小学校新一轮标准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完成265所学校运动场改造,建成中小学数字化图书管理平台,实施惠及远郊22.7万名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快发展,成为全国首个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设备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医药分开”,36家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扩面提质,被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评为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单位和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城市。
三是科技文化不断进步。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支持企业牵头建设研发机构,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800余个,新增科技创新载体34家、孵化面积61万平方米,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12家,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33.7%,成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加快“文化之都”建设,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和政府采购资金,建成农村标准化广播室471个、农家书屋463个,新声剧场等重大文化项目加快建设,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组织开展“太极蓉城”等系列群众体育活动,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地方志、参事、档案、哲学社会科学、科普等工作切实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