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有某一家乳品企业购进了许多奶粉,且都在使用还原。但这家企业所生产的品种有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有乳酸饮料、炼乳等产品,而这些产品并未列在国办24号《通知》所指定的需要标注还原奶标识的范围内。但事实上,这家企业在酸牛奶、UHT奶甚至是巴氏奶中也使用了还原奶,而政府对此又没有更好的办法或技术将其检查出来,这些还原奶产品最后照样还是上了货架卖给了消费者,王丁棉此前指出。
成本的巨大利诱
所谓复原乳,是指把浓缩乳(炼乳)或乳粉,再添加适量的水,制成与原乳中水、固体物比例相当的乳液。国家标准规定,酸牛奶、灭菌奶及其他乳制品可用复原乳作原料,但巴氏杀菌奶不能用复原乳做原料。
媒体报道指出,比照分别用“复原乳”和“生牛乳”为原料生产的奶制品成本,两者之间存在不小的成本差距,这也为冒充“生牛乳”原料,实际生产的却是复原乳奶制品提供了现实基础。尽管这难言涉及食品安全,却关乎企业诚信。
按照奶粉商的宣传,奶粉是用纯牛乳经蒸干加工而成,基本是用8.5吨牛奶蒸干成1吨奶粉,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营养损失。既然奶粉的成本和售价如此之高,为何乳制品企业要放弃鲜奶而选用“更贵”的奶粉来生产液态奶呢?
“客观上是因为中国奶源贫乏并且分布不均造成的,主观上则是乳制品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用来制造液态奶的不是你在超市购买的那种奶粉,而是大包粉,也就是工业奶粉”,一位曾在多家乳制品企业担任高层人士对媒体说道。
该人士称,在中国,建立一家日处理能力在300吨左右的液态奶加工工厂,投资成本大概需要3亿元人民币,目前国内奶牛产量大致为每年5吨左右,300吨的鲜奶至少需要20000头奶牛支持,进口奶牛的价格已经上涨到2.5万—3万元,普通的奶牛的价格也至少要2万元,再加上配套成本,每头牛又要2万元,这样计算下来,即使不算饲养成本,光前期牧场建设就至少需要8亿元。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完全采用鲜奶加工,投资3亿元的工厂还必须配建8亿元的牧场,这还不包括后期的饲养成本以及疫病风险等。
另外,中国奶源分布也不均衡,尤其在东南沿海等地,本身也不是很适合牛奶养殖,养殖成本高、产量小,大包粉就成了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