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人民网温州3月12日电 2012年,温州市依法移送追究刑事责任的食品安全案件的数量是6件,2013年,这个数字上升到84;判决的犯罪分子人数从9人上升到153人。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于伟今天说:“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温州)食品安全案件数量仍将处于持续增长态势。”
于伟说,自2013年温州市开展“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以来,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机关在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上已经形成合力。
在今天上午召开的温州法院打击危险食品安全犯罪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2013年审结的84件案件中,违规使用添加剂、非食品原料现象突出,其中违规、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19件,使用罂粟、硼砂、工业双氧水、吊白块等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32件。
84件案件中,犯罪主体除一家企业外,其余均为“零、小、散”的自然人、个体户。“黑作坊”、“黑窝点”占其中的76%,它们生产设备陈旧、生产环境脏乱、加工工艺落后。
据介绍,犯罪主体中,有大量的农村居民和外来人员。在被告人为自然人的犯罪案件中,本地农村居民63人,外来人员78人,占总人数的41%和51%。他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文化程度以下150人,占总人数的98%。
于伟说,温州法院将对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累犯、惯犯、主犯,依法从重从快判处;严格把握缓、免刑的适用条件,确有必要适用缓刑的,应当同时宣告禁止令,禁止其从事与食品生产、销售有关的活动;加大财产刑的适用力度,决不让犯罪分子从中获得任何经济利益。
在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温州中院还通报了近年来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十大典型案例,包括瓯海区制售假酒案件,永嘉县瘦肉精猪肉案件等。(项锐 董忠波 汤婧婧)